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為非作歹、欺壓群眾、視人民如草芥的種種情況,他們利用他們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們歌功頌德,同時,還想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為
自己樹碑立傳,以期“流芳百世”。
魯迅活著的時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國民黨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連他的
墳頭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愛他,把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作為階級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國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紀念日,全國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詩人目睹了人民群眾的紀念盛況,深切追憶魯迅先生,于是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著以前郁積胸中的感情一齊迸發,就寫下了《有的人》這首詩歌,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五、 在此基礎上明確前面思考題的答案。
從三個方面考慮:對比對象 ;對比角度; 對比內容。他們的表現和結果。
為人民的人 :
對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 結果:人民永遠記住他。
對人生——為革命,愿獻身; 結果: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對社會——讓別人活得更好。 結果:抬得很高,很高
反動派及剝削者:
對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壓。 結果:把他摔跨
對人生——為自己,想不朽 結果:爛得更早
對社會——使別人不能活, 結果:下場可以看到
總結問題答案:
1、“有的人”指兩種人、兩種階級,一種是魯迅及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另一種是指國民黨反動派及那些剝削人民的人,詩人贊揚前一種人鞭撻后一種人。 因為詩中通過揭露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來襯托偉大的戰士魯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標題,對全詩內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見上分析。
3、對比手法表現詩人愛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六、 學習第一小節。
1、 指名讀。
2、 完成練習一的第一小問。
3、 明確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進行對比的。
七、 思考以下內容是怎樣對比的。
第二課時
一、 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討論第二——第七節是如何進行照應的。
二、 討論這幾節是從哪些角度進行對比的,是怎樣進行對比的,并列表說明。
三、 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1、 把第二節改為“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為人民服務!毙胁恍校瑸槭裁矗
答:不行,這樣改,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得不形象,原詩反動者典型的動作和典型的語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的典型動作加上“當牛馬”的貼切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形象。
2、 第三節中“把名字刻入石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