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嚴春友(1957~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紹:
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認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文章結構:
全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著重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進一部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結論。
也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段):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應當敬畏自然。
寫作特色:
1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2對比手法的運用使立論充分
3很多的語句富含哲理
4多處運用擬人、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詞語積累:
深邃:深奧 殊不知:竟不知道 與眾不同:跟大家不一樣 映照:照射 誠然:實在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斷言:很肯定地說 可人:可人意,使人滿意
能力測試:
一、 根據意思,寫詞。
1不過這樣罷了。——————
2指無法想象,難于理解。——————
3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二、 為什么說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能力測試答案:
一、 1不過爾爾 2不可思議 3、狼藉斑斑
答: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蒼蠅有復眼,蚊子能夠吸血,灰塵也是物質,卻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學習目標:
1 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 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 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了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設想:
1 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搜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 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3 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