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教學設計3
二、朗讀下面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粗詞語的含義
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的待人 接物的和氣,如果無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意義,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三、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明確: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談白描的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借什么宏偉的結構和華研的文字,而是仗憑它的平實;
平時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出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叫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低級。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后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期盼什么/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任父”。對于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容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并在讀者的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的詞藻的推砌,對母親之愛到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時的風格來源于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意,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后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教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后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 ”因而對于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出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于自己的母親,也就愛的更深,“如果我學得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的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子情、敬母子意,透過字里行間,強烈涌現出來。感情子真、子純,動人心眩。
四、比較欣賞
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寫“我的母親”之作甚多 ,可選一些優秀的作品。
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寫成讀書隨感一篇。
推薦篇目: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如:游子吟(猛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的歸。
誰言寸草心,報德三春輝?
又如:歌曲《吻》《燭光里的媽媽》《母親》等,通過欣賞歌曲,來感受教育學生珍惜母愛,學會孝敬母親。
小結: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轉──《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深遠影響,向我們再觀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從中了解和感情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時中喊有真摯的感情,既表現了自轉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仍感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業
研討與練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