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陋室銘教學設計
陋室銘劉禹錫
教學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韻的字和押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字詞,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韻文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創作性思維創作。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解釋題目,介紹寫作背景
1. 導入課文:
師:前一階段有一首《考試銘》流傳很廣,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 思看電影。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哪一篇文章仿寫的呢?
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文章《陋室銘》。在這里我要提一點,語言的形式總是受制于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的 。“考試銘”讀起來很好笑,但沒有什么價值。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對比一下就會明白,不管是從節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銘都遠遠高于考試銘.
2. 解釋題目:
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題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簡陋的房子.“銘”是什么意思?----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明白了"陋室銘"三個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就是對陋室進行歌頌.結合內容,我們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
3.介紹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關劉禹錫的事?給大家講個有關這篇文章來源的小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后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大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陋室銘》這篇文章,并請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現在,一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會記住那個勢利的縣官,但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二.解釋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1. 解釋字詞:
請同學們借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等同學們沒有問題后,有重點地解釋課文.
重點字詞:
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 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牘之勞形 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