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
三、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明了文章線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 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繞什么展開的?
1.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2.踴躍回答。 生: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
3.師:很正確,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抽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來。 5.抽學生朗讀相關語句。 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心吃的東西,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 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 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組織學生討論。 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加以總結。
3.思考問題。 生:白的麥子面,黃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紅的高粱餅。 4.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5.朗讀:.“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 6.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作好 討論記錄。 生: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動至深。 生: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心悲涼。 7.匯報討論結果,在教師點撥下明確。
四、本課小結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板書設計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第二課時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1.閱讀3、4自然段,對作者家境和母親形象有初步認識
2.閱讀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3.重點研讀9-11自然段 ,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輔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一、閱讀理解3、4自然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學生回答,并總結。 3.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xiàn)力,請大家找出來。 4.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板書設計) 6.師: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組織學生討論)
1.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這兩段主要講述了作者貧困的 家境,將母親的大致輪廓也勾勒了出來,為后文的展開鋪墊了感情基 調。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舉目無親、背井離鄉(xiāng)、千辛萬苦…… 4.用上述詞語造句。 5.生: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討論這一句話中所飽含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