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語文第七單元復習教案
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不足為外人道也。
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漁人甚異之
(2)林盡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 從這篇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來。
5. 在下列兩個小題中任選一個小題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們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請談談理由。
(2) 文章為什么要以人們末能找到桃花煩擾結尾?談談你的理由。
(三)13. 解釋加點詞。(4分)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尋向所志,處處志之。
④聞之,欣然規往。
14. 句譯(6分)
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5. 從桃花源的景和人兩個角度說說作者心目中的這個理想社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錄原句并加以概括。)
景:
人:
16. 學習此文,我們積累了三個成語。分別是、 、 。(3分)
17. 你認為在東晉時期,桃花源這個地方真的存在嗎?請亮出觀點并陳述理由。(4分)
18. 附加題。本著“懷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個你所發現的值得探究的問題?老師將根據你提問的質量判分。(5分)
三、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橫無際涯;朝暉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 作者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其原因是(請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2.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的“大觀”與上文一詞照應;多會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3. 本文的最后一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是;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