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賞析復習
古詩詞賞析
聞雁
韋應物,唐代詩人,長安人,以山水田園詩著稱。因曾出任過蘇州刺史,退職后定居蘇州永定寺,故世稱“韋蘇州”。
首句以設問起!肮蕡@”指詩人的家鄉京兆長安,“渺”,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全句的意思是:家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在何處?思鄉之情不言自明。第二句“歸思方悠哉”,詩人直抒胸臆,發出感嘆,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更使這歸思無窮不已,悠然不盡了。這一句表達了詩人無限低徊悵惘之情!胺健弊滞赋鰵w思正濃,為第三、四句高齋聞雁蓄勢。第三句“淮南秋雨夜”,點明地點和季節!盎茨稀敝附癜不栈春右阅系貐^。當時詩人被貶為滁州刺史。身處異地,又值寂寥的秋雨之夜,“歸思”之情更盛。第四句“高齋聞雁來”,詩人獨坐高齋,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歸雁在古詩文中,因來是思鄉思親之物。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聲更使詩人思鄉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聯翩,思緒萬端。詩到此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后的感觸不寫一字,留下了廣闊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想像和思考。
詩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亂后的動亂年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但又無力抗爭,感到彷徨苦悶,因而在詩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緒。我們透過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不難看到在“歸思”“聞雁”的背后,隱現著時代的面影,蘊涵著詩人對時代的感受。
所以,這首詩的中心意思應歸納為:詩人通過“歸思”“聞雁”的描寫,抒發了遠宦思鄉之情,也蘊涵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
池鶴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這首七律共有八句組成。首聯“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寫高高的竹籠里沒有伴侶,意思是說,鶴是養在池里的,不是養在竹籠中的,在竹籠中沒有鶴的“伴侶”。這突出了鶴的生活環境與眾不同,它的品格、風度也不是“群雞”能比的。
頷聯“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是寫丹頂鶴的外形特征!暗ど啊庇置焐,一種紅色礦物,可以入藥。這里詩人以“丹砂”來比喻丹頂鶴頭頂上的朱紅色的皮膚。丹頂鶴的飛羽黑色,兩翼折疊時覆于白色短尾上,當它展翅時,白色短尾就看不見了,所以詩人說“曬翅常疑白雪消”,“白雪”比喻“白色短尾”。這一聯是寫池鶴的色彩美!翱帧焙汀耙伞笔侨烁窕拿鑼。
頸聯“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這一聯采用反襯手法,寫池鶴不僅風姿超凡,而且不會“語聲嬌”,去討好別人。詩人把丹頂鶴與鸕鶿相比,意在突出丹頂鶴的風姿和不事權貴的品格。“語聲嬌”,聲音嬌媚,以討好主人,暗喻邀寵獻媚。“苦嫌”,詩人痕恨這種邀寵獻媚的行為。
尾聯“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寫池鶴的鳴叫聲美,表現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池鶴鳴叫時聲音洪亮,《詩經 鶴鳴》中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句,就是鶴鳴洪亮的聲音的。“臨風一唳思何事”是個設問句,“悵望青田云水遙”的答句!皭潯,惆悵,不如意!扒嗵镌扑b”,自已向往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一個“悵”字表現出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的田園生活。其實,他厭惡仕途生活,追求“青田云水”生活,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