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賞析復習
城東早春
作者楊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貞元進士。
這首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據詩的第三句,題中的“城”當指唐代京城長安,此詩約為作者在京任職期間所作。
首句是詩人對在城東游賞時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意思是說,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也就是說,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很值得玩味,這里既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緊承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寫。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詩人抓住“半未勻”的景象,使人仿佛見到枝條上剛剛露出幾顆嫩黃的柳眼,是那么清新悅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十分逼真。早春時節,天氣寒冷,百花尚未綻開,惟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早為人們帶來春的消息。寫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第三、四句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清麗的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濃艷已極;游人如云,寫環境之喧嚷若市。然而這種景色人人盡知,已無新鮮之感。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新課標第一網
詩篇特從“詩家”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做一種創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敏銳,努力發現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總是重復那已經陳舊的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