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賞析復習
第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從眼前遙想異日重逢,西窗剪燭,重話巴山夜雨情景,使詩境于回環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韻,融凄清與溫煦、黯然與神往、寂寥與慰藉為一體。何焯用“水精如意玉連環”形容此詩風格,頗為形象。
這首詩的構思極富特色,先寫妻子思念遠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寫想像中他日兩人同在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的情景。既寫出了空間的殊異,又寫出了時間的變遷,還從空間、時間的相關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豐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夜雨寄北》從時間、空間的相關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1、 “問”寫出了夫妻之間的關懷、惦念;“話”照應了“問”,寫出了宦游人的鄉愁和歉意。
2、 次句借凄涼的秋景抒寫詩人孤寂凄涼的心情。
3、 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現實中的,是凄涼的;尾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現象的,是溫馨的。
論詩
清人趙翼這首論詩的詩,由于觀點新穎,提倡創新精神,符合時代潮流,因而流傳很廣,經常被人引用。
前兩句從評論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入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蔽覀冎,李白和杜甫在詩歌創作上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對我國詩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著名文學家韓愈在《調張籍》一詩開頭便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边@兩句已成為對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千古定評。也曾有人企圖貶抑李、杜的成就,但韓愈認為這不過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扇缃褛w翼卻說李、杜的詩不新鮮了,真是石破天驚之論!他是不是在故意貶損李、杜?不是。這里所謂“不新鮮”,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盡管李、杜的詩篇萬口傳誦,人們仍然需要欣賞新的作品。
后兩句提出作者對文學創作的見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江山,這里指祖國的山河。古人認為人才出現跟江山秀氣的熏陶有關,因此有“人杰地靈”的說法,才人,有才華的詩人、文學家。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屈原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趙翼認為,各個歷史時代都會出現杰出的詩人,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李、杜之后,白居易、李賀、杜牧、李商隱,宋代的王安石、蘇軾、陸游等著名詩人,都以富有創造性的詩篇,開一代新詩風。
此詩的重點在后兩句,前兩句只是為提出下面的見解略作鋪墊而已。趙翼論詩的著眼點在于創新。他的另兩首詩可以參看: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詞客爭新角短長,迭開風氣遞登場。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漢唐?
《論詩》提倡創新精神
1、“不新鮮”并不是貶低李杜,而是從讀者的審美感受的角度說的,讀者需要創新,需要符合時代發展的作品。
2、一、二兩句為三、四兩句的議論作鋪墊。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作者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人。金朝文學家。金興定三年進士,官做得很大,金亡以后沒有出來做官。由于他生活在金元交替的年代,詩中有不少傷時感事之作。他關心民生疾苦,暴露金末社會的黑暗,形成沉摯而蒼勁的詩風,對當時詩壇影響較大。有《遺山集》等。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題中的“兒輩”指作者的子女,元好問有三子三女;“賦未開海棠”,意即做一首吟詠未開海棠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