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2. 渾然一體的結構。
形聲兼備。這篇文章時而山水之形顯露畫面,時而鳥禽之聲出于卷幅,做到形聲兼備,意舒情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狀波翻浪滾之形,聞振聾發聵之聲:“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摹鳥語串串之聲,宛見群鳥交歡之景。文章就是這樣寫形寫聲,形中聞聲,聲中有形,形聲相融的意境。
虛實相間。如果說“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是虛寫,那么前面則是實寫。實寫一方面給人以具體的感受,又為虛寫提供了依據;虛寫進一步突出實寫。兩者共同表現“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同時文章又實中有虛,虛中見實。具體描寫時,給人廣闊的想象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簡筆勾勒的美感;側面虛寫中含有形象,且從真實性角度看,又覺合情合理。
動靜互見。“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表面看來似乎是寫鳥禽聲音,實質是以聲音來反襯山林之寂靜。這是以動寫靜,寓視于聽的手法。“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光線隨枝條疏密而明暗,是因為人在船中,船隨水行。這是以靜寫動,寓動于靜的手法。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二題 1.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2. 遠景。寫出了陽光明媚、景色秀美的特點。3. “在晝猶昏”是關鍵句。4. 示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寫出了作者乘船游覽時閑適的感覺。又如“夾岸高山,皆生寒樹”,更是寫出了作者看了樹以后而生涼意的感覺。“鳶飛戾天者”等四句,則寫出了作者的想象。
第三題 1. 上下,左右,光景。2. 厲害。這里是“快”的意思。3. 憑借。4. 至;平息。
第四題 有一次,我到泰山去游覽,直至夕陽西下,我仍游興未盡,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中國山水游記的感性》
(一)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列舉宋、元、明、清各代山水游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證明了作者的中國的山水游記必須有感性這一觀點。
(二)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很少用來張羅云影天光”):結合具體作品分析中國山水游記在寫景、記事、繪色等方面的感性表現。
第二部分(從“中國古代游記中感性特強的文字并不常見”到結尾):指出中國古代山水游記少有感性強的作品。
(三)重點語句
游記少不了寫景敘事,先天上是一種感性的散文,所以游記作者應該富有感性。
分析:游記就是記游歷中所見、所聞、所感,重在感官的體驗,因此作者說游記“先天上是一種感性的散文”。正因如此,游記作者需富有感性,這樣才能寫出有感染力的作品。
寫景敘事的文字,有的時候與其描寫感性的來源,不如描寫感性的后果。
分析:“感性”的來源指的是要描寫的景物,“感性的后果”指的是人的感官活動的外在表現。這句話的意思是寫景敘事不要單純地就景寫景,就事敘事,而要通過描述觀者的感受體驗來表現,這樣景物會更形象、生動。
(四)寫作特點
1. 選取典型來表達觀點
文章在表達中國山水游記必須是感性的觀點時,列舉了宋朝王質寫月寫水的文段,明朝徐霞客寫暮色攀山的文段,清姚鼐寫日出的文段,這些文段能代表當時游記的較高水平,故選材典型,有力地證明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