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綜合實踐活動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第六單元綜合實踐活動 “背起行囊走四方”
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進一步了解家鄉名勝古跡及其文化蘊含,了解西部自然風光;
2.通過活動感悟對聯的語言妙趣和文化韻味,學會創作楹聯
二、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培養留心觀賞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及其楹聯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在觀賞過程中勤于記錄、樂于考證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學寫文情并茂的游記。
四、教法設計
第一,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發動學生搜集、整理、編輯;
第二,在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張貼展示,吟誦欣賞,觀摩評價;
第三,學生學寫對聯,將自己創作的對聯在班上交流,或將第三步與第二步合并進行。
五.學法指導 收集整理
六、教具使用 常規
七.課時安排 課外準備2周,課堂展示一節課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步驟
導入:“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看夕陽,落下去又回來,地不老天不荒,歲月長又長!币磺蹲咚姆健烦t了大江南北,我曾經和著她的旋律,踏上了求學和工作之路,F在想來,歌詞給我的感觸還很深。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在你走“四方”之前,可曾細心考慮過,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已經背起了走四方的行囊?走四方,可攬祖國名勝的風情;走四方,可飽民族風俗的眼福;走四方,可聆聽山水的足音;走四方,可感受人文情感的底蘊。走四方,使你人生的閱歷豐厚;走四方,使你徜徉于山水而蕩滌心胸;走四方,使你親近自然明確人之責任;走四方,使你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四方,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走四方,不是盲目的走馬觀花;走四方,不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走四方,不是目空一切眼中無物。走四方,跋山涉水展豪情;走四方,餐霞飲露寫風姿;走四方,探幽尋勝增儲備;走四方,生花妙筆著華章。
1. “家鄉風景獨好”。都說自己的家鄉美,在自己的家鄉有很多自然人文風光。要求學生活動之后寫一篇游記,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也是通過寫作來督促學生投入并深入到這一活動中去。這是一次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探訪、考察活動,探訪和考察的對象是家鄉。因此,可以將全班同學按家庭住址來劃分活動小組,對探訪、考察的目標討論確定后,擬定具體的活動計劃。
活動方案:在同學們的家鄉就有很多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今天就請同學介紹介紹家鄉的風景、風情、風俗。
2.關于“模擬旅游趣味多”。祖國的西部以其美麗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為學生不可能都去一一親歷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嘗不是一次既能滿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獲得審美樂趣的活動,況且“神游”便于將“旅游”與“語文”結合起來。因為是“神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圖片和聲像資料,或者說,開展這項活動,就是促使學生用“旅游”的視角去搜尋有關西部自然風光、名勝古跡、風物特產、民俗風情方面的資料,在較為全面地欣賞、了解的基礎上,有選擇地重點研究某一感興趣的“景觀”,使自己成為這一景觀的“小靈通”。
活動方案:用合適的方式(包括寫解說詞,做旅游指南,做導游解說等)把你所知道的西安名勝古跡等介紹給同學和朋友?梢苑秩竭M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