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綜合實踐活動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第一,劃分活動小組。為激發興趣,引入情境,可以給各個小組命名,如“絲綢之路旅行社”“回歸自然旅行社”等。
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線、游覽目標不同,分別查閱相關資料,這是活動的重點。在充分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寫解說詞,做旅游指南。
第三,分發解說詞或旅游指南(在同學之間交流),并兩組協作,相互配合,交替進行模擬旅游,即一組做導游,則另一組扮游客。
3.關于“名勝古跡對聯考”。鑲嵌在名勝古跡上面的對聯,猶如畫龍點睛,我們可以從這雙“眼睛”里讀出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開展這項活動是引導學生關注家鄉名勝古跡上的詩詞楹聯,留心地搜集和揣摩,并通過交流和學寫,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
北京陶然亭—— 煙籠古寺無人到, 樹倚深堂有月來
北京潭柘寺題彌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河北山海關孟姜女廟——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西安古寒窯——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 。千余載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沙,想見冰心
陜西潼關——華岳三峰憑檻立 。黃河九曲抱關來
這些都是很具代表性的名勝景點的對聯,個具文化特色,在這些對聯上既能看到當地的風情風俗又能體驗當地的文化背景,值得大家體驗、關注。在平時除外游玩中就能感知濃烈的文化氣氛。
[寫作角度設計]
題目:請寫一篇游記,介紹一處旅游景點,或者自己的家鄉,文體不限。
一、徜徉山水、品味自然的。這類話題是我們比較常寫的,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就沒有多少難度。寫作時要體現出眼中景和心中情的結合,寫景是為了抒情,抒情要借助于寫景,這才是寫這類文章的最高的境界。當然,寫景的過程不是單純對景描摹的過程,還要對景有所取舍,通過多角度細致地觀察,在對景有了全面把握的基礎上,選我所用。在對景的描寫上,僅僅停留在實景的描寫上還不夠,最好要挖掘出它蘊涵的人文內涵,這樣文章才會有深度。
二、人文、歷史古跡類的。這類的文章,歷史沉淀很厚,寫起來要有一定的歷史人文知識。像余秋雨的散文,大多是屬于這一類的。寫這類的文章,現實中的歷史古跡是一個觸點,由這一個點,作者思維的觸角要向與之有關的各個方位延伸,橫可千古,縱可八方。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用批判的眼光精心篩選,選準自己要表達的角度,從一個小的方面去反映主題。這類文章的寫作,最容易犯的失誤是寫大了,看看這個材料很好,不舍得去,看看那個材料,自己第一次用,舍不得刪,如此,往往就成了有關歷史古跡的展覽,又缺乏一個統一的主題,給人一種搬運歷史資料的感覺。譬如要寫“故宮”,可寫的點太多,去批評帝王奢侈,去謳歌人民的智慧,去贊美藝術等。再細分下去,還有好多可寫點,如對藝術的贊美,你可從繪畫、裝飾、用料、布局、建筑等角度去寫。范圍小了,寫作就可以深下去。寫這樣的文章,你不妨運用“補題定向法”來確定自己的寫作方向。
“補題定向法”就是“通過補充題目來達到確定文章寫作方向的方法。”還是寫“故宮”,你就可以把題目補充為以下幾個:“故宮的彩繪”、“故宮的楠木”、“故宮的雕刻”、“故宮的建筑風格”、“帝王的故宮”、“不朽的故宮”等等。這種補充是思維的補充,不可寫在作文的題目中,還要和作文的原主題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