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晏子來了,楚王請晏子喝酒。喝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被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事,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很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現在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四、 集體朗讀課文。
五、 作業布置:
背誦課文及書下注釋,并把課文翻譯一遍。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提問學生,解釋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并翻譯重點語句。
(1)解釋重點實詞、虛詞
使 習 方 坐 盜 固 徒 其實 病 為其來也 熙 曷 “之”的用法
(2)翻譯重點語句
1、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往而行。
2、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3、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齊人固善盜乎?
5、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二、 分角色讀課文,感悟思考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思考晏子是如何反擊楚王的?從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楚王又是怎樣的人?
晏子臨陣不亂,機警應變,針對楚王誣蔑齊人“善盜”,晏子引用橘化為枳的故事,類比推理出,反讓楚王“反取病焉”。楚王的自作聰明、仗勢欺人,晏子的機智善辯,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躍然紙上。新課 標第 一網
三、 再讀課文,口語交際
再讀晏子與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主要在于他成功地運用了邏輯嚴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和語言藝術。請同學們談談在平時的生活中,與別人說話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做到以理服人,說話時要委婉點,注意方式方法,易于別人接受。
四、當場背誦課文。
五、總結:本文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語縱觀全文,晏子始終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一次又一次傷及國格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
六、作業布置:
1、背熟課文。
2、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機智善辯的故事,講給同學、老師、家長聽。
3、完成合作學習手冊。
七、板書:
晏子使楚
楚王:自作聰明、仗勢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