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課堂實錄
一.實錄師: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為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并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這個人就是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周敦頤,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千古名篇《愛蓮說》(板書課題)
師:周敦頤,字茂叔,因為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這個原因稱他為“濂溪先生”謚號元公,北宋著名哲學家, 宋代理學的開山祖師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愛蓮,為了與蓮花朝夕相處,他在做南康郡守時曾經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并在池中建有賞蓮亭那么蓮花究竟有何魅力,讓理學宗師如此癡迷,還是讓我們一同走進文本去尋找答案
師:范讀課文(聲情并茂的給學生背誦全文)
生:聽準字音和節奏,標記在書上
生:準確讀出文中重要字詞的音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握節奏
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師:哪個句子的節奏讀不準,可以提出來大家探討
生1:老師“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這一句怎么斷句?
生2:我覺得應該讀成“予 / 獨愛 / 蓮之出淤泥 / 而不染”
師:很好,通常情況下在主語和謂語,謂語和賓語之間會有邏輯斷句;在連詞“而”之前會有語氣停頓
生3:老師“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怎么斷句?
生4:我覺得應該這么讀“可遠觀 / 而不可 / 褻玩焉”
師:下面大家推薦一名同學來朗讀課文
生:毛遂自薦,動情的朗讀課文
師:朗讀的真棒下面讓我們對照注釋自由譯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詞語和語句圈點出來,彼此交流討論
生:自由翻譯,講不動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出來(教師在同學間巡視)
師:在剛才的譯讀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請與大家探討交流
生1:老師,請問“中通外直“怎么翻譯?
生2:我來解釋,我覺得應該翻譯成“蓮花露在水面的部分是直的,水下的根部是空的”
生3:不對,我覺得應該是“蓮花的莖是直的,而且里面是空的”
師:大家認為誰說的對?顯然第三名同學的理解是正確的,這句話可以翻譯成“蓮花的莖中空外直”好,其他同學還有什么問題?
生1:請問“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怎么解釋?
生2:我認為根據書下對這個句子的翻譯,可以推斷出“蔓”翻譯成“牽連”;“枝”可以翻譯成“枝節”
生3:我覺得這兩個詞應該是同一詞性,可是剛才同學的翻譯顯然不是,所以我覺得不對,但是我也說不好應該怎么翻譯(眾生笑)
師:其實這兩個詞語確實為一種詞性,它們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長藤蔓,長枝節”前者在文中語意又進一步引申為“牽連”其實本文中還有一個詞是詞類活用,你能找到嗎?
生:我知道是“香遠益清”的“遠”字,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意為“向遠處傳播”
師:你的反應很快,請大家將這個詞的用法在書中標記出來還有問題嗎?
生:老師我想問一下文中幾個“之”字的用法分別是什么?
師:這個問題很好,可以看出你在學文言文時善于發現問題和積累知識,“之”字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用法,舉例說說
生1:代詞,例如“學而時習之”;動詞“去、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