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之久)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民風淳樸)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離開桃花源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似有而無的理想社會無問津者 教學反思:學生對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等認識得比較好。22 短文兩篇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詞句; 2、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教學難點:領會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陋室銘
一、陋室圖景,交流引讀。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讓同學們觀看思考。
2、交流引讀:同學們,我們看了這幅陋室圖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說些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劉禹錫是怎樣看待陋室的。(板書課題及作者)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曾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對宦官和藩鎮勢力,多次被貶。有《劉夢得文集》。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①教師示范誦讀銘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②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并找出韻腳,體會文章的音韻美。
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③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即時背誦,可采用游戲接龍式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前6句):運用類比立論。
第二層(中8句):寫室內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
第三層(后4句):用例證、名言來證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詩句品析。
1、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討論明確:
周圍景色:“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寫環境清幽寧靜;
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與人交往高雅脫俗;
生活內容:“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室內活動歡暢無虞。
3、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么?“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么?
討論明確:采用比喻和類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靈。
前二句類比“陋室”,后兩句暗喻自己。
4、銘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