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導學案
【 教(學)反思】
二二 短文兩篇
【學習目標】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學習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古人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學習重點】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學習課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1)“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頌德的文字,在這里是一種文體。
(2)“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類似現代的雜文。
2、走近作者
(1)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3、相關資料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膾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自主學習】
1.朗讀課文。可采取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然后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1、 有仙則名 2、 有龍則靈 3、斯是陋室 4、談笑有鴻儒 5、 往來無白丁 6、無絲竹之亂耳 7、無案牘之 8勞形 9、 何隨之有
10、“水陸草木之花” 11、“晉陶淵明獨愛菊” 12、 “世人甚愛牡丹” 13、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14、“香遠益清” 15、 ““予謂菊” 16、 “陶后鮮有聞
【合作探究】
17、“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19、本文哪些語言是描寫陋室環境的?從哪些方面表現了陋室不陋?
20、“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21、《愛蓮說》,主要是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可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蓮放在一起談論呢?
22、作者贊美蓮的這些句子包含了哪幾方面的特點?
【精讀精練】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鴻儒( ) 案牘( )
2.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