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
2)社會生活需要共同的準則。(板書)
道德準則是人們心中的準則;紀律、規章是人們在一定范圍內適用的準則;法律是唯一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準則。它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即每個公民必須遵守;它具有權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違反。
由于法律準則的這些特點,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準則、紀律、規章等的規范作用。
3)法律對人們言規范作用的表現。(板書)
指引作用→規定人們必須做什么,允許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評價作用→判定,衡量人們的行為是否正當、有效、合法。
預測作用→人們應該如何做,某種行為可能引發的后果.
教育作用→宣傳教育群眾,懲戒違法行為.
強制作用→制裁、懲罰犯罪、強迫罪犯接受改造。
法律不僅規范社會公共生活準則,而且還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
2。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和協高人際關系的規范。(板書)
請同學們想一想,人們走出家門后例進入社會公共生活中,那么,社會公共生活包括如此場所范圍?人們之間又會形成什么關系或角色?人們需要遵守什么行為規范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出門上路——行人——右行,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或過街橋等。
乘車——乘客——順序上下車,上車買票。
去商場購物——顧客——公平交易,買后付錢。
去公園——游客——購票入園,愛護公共設施,保護環境,注意安全。
去影劇院——觀眾——不能大聲喧嘩、隨意走動,禮貌鼓掌。
(提示:教師寫板書時把“場所、”“角色”、“行為規則”分別對齊。)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
社會公共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國法律確認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
法律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確認。它使公共生活準則具有必須遵循的權威性。第二,指引教育。它使人們自學地去遵循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準則。第三,制裁。法律制裁破壞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使人們不論自學與否,都要遵守社會公共生活準則。
法律還協調、規范人際關系。
這是因為,法律維護社會生活的準則,是以協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主要內容的。例如:上學是適齡學習者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當自己享受教育的權利時,也要尊重別人的這一權利,不容許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權利,同時還要覆行守紀的義務。所以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守法;學會依法行已,依法辦事;還要學會依法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在我國維護社會生活準則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法律法規,我們只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我國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項法規。(板書)它包括五章45條。下次課,我們就《條例》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學習。
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一個新法規: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明確了一個新道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準則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規范。
鞏固新課
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閱讀教材(第22頁的案例)。閱后有疑問可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