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也是一種愛
閱讀上面的材料,引導思考:同學們有過類似的煩惱嗎?你有和父母賭氣或吵架的經歷嗎?請舉幾例。為什么原來和諧親密的親子關系,現在變得格格不入?成長中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煩惱?
2、活動小結:
成長也會有煩惱。成長煩惱產生的原因——:從學生角度講:小時候由于對父母的崇拜而認為他們無所不能;到青春期,對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長;過了青春期,又客觀地看到父母的價值。從家長角度講:對孩子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孩子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特別嘮叨、羅嗦。于是,我們就有了的成長得煩惱。
注意兩點:⑴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分歧。這說明兩代人之間有代溝。解決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要相互溝通,具體方法我們下一節課來研究。⑵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于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3、印證說明,導入活動二: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真是無所不能!
14歲:好象有時候說得也不對……
16歲:爸爸有點落伍了,和時代格格不入。
20歲:我爸一無所知,陳腐不堪,無可救藥。
25歲:我爸對我是了解的。
30歲:也許應該問問我爸,他經驗豐富。
40歲:老爸如此有智慧,擁有整個世界的經驗。
50歲:老爸他簡直是個無所不知的智者!我不能欣賞他的聰明真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
活動二:比較我們與父母的差異,探討造成兩代人隔閡的原因
1、小組合作填表(表格見教材)。想一想:表格說明了什么?
2、活動小結:
通過填表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與父母的年齡差異是產生隔閡、代溝的直接原因,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種代際差異。我們與父母在生活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的不同,對社會規范熟悉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就會產生較大差別。
活動三:分析逆反心理的表現及其成因
代溝,往往導致兩代人在一些問題上產生分歧。我們對父母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嚴格要求產生反感,即產生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哪個不可。為什么會產生逆反心理哪?我們一起看一下“相關連接”的內容。(教師根據書中內容講解)
活動四:討論: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對嗎?
(1)觀念落后;(2)家庭教育方面有誤區:棍棒出孝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自家好;書大了自然直;冷熱無常;濫施獎勵;
辨證的看待逆反心理,肯定對的,否定錯的。
我們的父母不是圣人,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會犯錯誤,這時我們最好不要有對立情緒,那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把問題弄得更糟。理智的方法是和父母溝通,陳述自己的理由,改變父母的做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活動五:學習逆反心理的危害
1、感知沖突。討論分析
材料:愛的沖突
麗麗離家出走了,爸爸和媽媽急得到處尋找也不見人,最后找到了麗麗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給了麗麗媽一個日記本,其中一篇這樣寫到:“ 昨晚又和爸媽吵了一架,上網是導火索,結果炸彈就這樣引爆了……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不理解我,為什么總干涉我的思維,總讓我按他們的意志去干。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會感覺,我有大腦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