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總第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和諧關系。只有確立這樣的新型師生觀,才能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的新行為。那么,我們怎樣有效地和教師交往、溝通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板書; (二) 共筑師生情感橋梁
1、 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板書)
活動一:師生交往中的煩惱——讀圖思考問題:
(1)你有過這樣的煩惱嗎?遇到這樣的煩惱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處理的?
(2)處在困惑中時,你主動與老師溝通嗎?
教師講解:
材料中師生交往不良的三個案例都是由于缺乏有效溝通造成的。
象材料中的情況,在中學生中是比較常見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成人感越來越強,但情感發展還未成熟,對人對事的態度往往以自己一時的好惡為轉移,容易出現片面性。所以,在對待老師的態度上就容易走極端。那么,中學生該如何處理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呢?
處理好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需要我們和老師交往,交往就需要和老師溝通。主動溝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馀c老師的誤會、矛盾,增進與老師的感情,一切從主動溝通開始! (教材p50頁)
交往是一們藝術,溝通需要方法。改變對老師角色的認識,主動與老師溝通,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2、交往是門藝術,溝通需要方法(板書)
活動二:有效溝通的策略——學會換位思考
(創設情景,通過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避免或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
看圖了解情節,討論思考問題:
① 老師是怎么想的?
教師認為小強作為副班長,卻不能夠對周圍的同學進行管理,也有錯,
②這場沖突回如何發展、如何解決呢?
③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同嗎?結果相同嗎?為什么回有不同 結果?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老師與學生角色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是產生師生矛盾、沖突和對立的主要原因。因此,學生如果能夠從教師的角度、立場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就能理解老師的想法,從而順利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
(1)換位思考化解師生沖突(板書)
事情的發生總有一定的原因。我們在對老師的做法產生不滿的情緒時,應該先回憶下事情發生的前因后果,捫(men)心自問:“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無可指責,在這件事中,我的行為是否影響了其他同學或者影響了自己?是否影響了老師?”然后,再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假如我是老師,會如何處理這一件事?”盡量全方位地去看問題,體諒老師。這樣我們能順利地化解師生之間的沖突。
(2)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板書)
活動三(教材p52頁圖):讀圖思考回答問題。
想一想:對同一件事,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分別回產生什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