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平等尊重你我他
第三框 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
能力目標: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情感態度目標:體驗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認識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教學方法
在課外,運用調查法、訪談法和文獻法,積累第一手資料。
在課內,選用活動、體驗與反思法。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收集平等、尊重方面的資料
2、請學生以平等、尊重為題走訪父母、長輩、老師,讓他們談談這些問題的理解,并收集他們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事例。
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為教學奠定基礎
導入新課 欣賞名言,引發學生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 ——德 馬克思 抓住名言中的“平等”中心詞,引出課題:
平等尊重你我他
學習第一目 活動一:①讀周總理與普通工人的故事;
②討論故事所說明的問題
③聯系自己情況說明自身的平等意識
④討論如何克服盲目的“優越感”與“自卑感”
⑤討論如何樹立平等意識
讓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
人生而平等 講述《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與克洛德•弗羅洛的故事——人不可貌相。
活動二:
⑴討論以貌取人的害處
⑵討論與人交往應注重什么
⑶討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平等相待、取長補短的關系
⑷教師做簡單小結
認識“以貌取人 ”的害處,認識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長補短的現實基礎。
活動三:
⑴什么是弱勢群體?除了殘疾人以外,還有哪些弱勢群體?
⑵說說我們周圍的弱勢群體的不利處境
⑶討論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哪些是積極,哪些是消極的。
⑷討論個別同學的不良行為可能給處于弱勢的群體帶來什么傷害
⑸討論對于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⑹教師小結
認識社會上的弱勢群體,能夠平等地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
學習第二目
活動四:請兩位同學扮演角色
⑴討論企業家對小販表示尊重的內在原因
⑵ 聯系實際討論對待不同類型的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尊重。(課本111頁) 使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富有尊嚴的個體,受到別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權利。
尊重從我做起
活動五:學生表演:在公共場所
⑴他們的行為是尊重社會的行為嗎?
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