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對于你我他教學設計
一、 導言教學
閱讀導言段一,指導學生認識到:
1、 生活中一些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我們承擔責任的表現。
2、 責任并不是遠離我們的事情,也不只是成年人才應承擔的任務。它實際上時時處處都伴隨著我們,我們任何時候都應記住我們的責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閱讀導言段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
責任對于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培養責任意識是我們當代青少年的基本要求
二、框題:“有承諾就有責任”教學
重點突出:責任的產生來源
(一) 責任產生于人們之間的相互承諾
1、 承諾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
①p15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中的承諾現象
商品生產經營者對商品和服務作出的承諾
學校等教學教育機構對社會作出的教學教育承諾
②承諾意味著:
意味著責任,即承擔了信守承諾或“說話算數”的責任和義務,并且履行這一責任和義務。
(2)承諾有許多種形式
如口頭形式、書面形式
2、 正確認識承諾和責任的關系
(1) p16活動設計
①對韓亮和小飛的言行的評論
韓亮:韓亮的言行是對的,韓亮借書看并承諾按時歸還,符合個人發展要求和社會道德法律規范,是社會所確認的。
小飛:小飛的言行是不對的。小杰偷書是違法行為,作為小飛,應該指出小杰行為的違法性并幫助他改正錯誤。而小飛采取的卻是相反的做法,違背了道德要求和法律規范。
②我曾作出許多承諾,如答應老師和父母要勤奮學習,答應和同學朋友參加某項活動。
對于承諾,我都會確認承諾的合情合理性,并努力履行。
(2) 承諾和責任的關系
①一般情況下,有承諾就有責任
②承諾產生的責任是否應該踐行,關鍵看承諾的性質和合情合理性,對于合情合理的承諾所產生的責任,應該積極承擔。
(二) 責任產生的根源,歸根到底是由人們所處的社會關系決定的。
1、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必然隨之產生一定的責任。
責任是對一個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產生與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之中,表現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 人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
3、 相關聯接
p17責任的來源
三、框題:“身份不同,責任不同”的講授
(一) 人在社會關系中的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
1、 社會關系的客觀復雜性
p18填一填
2、 責任的復雜性
p19填一填
(二) 認清人生的不同責任,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1、 每一個人都要扮演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責任
2、 必須認清自己在人生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責任,扮演好角色。
練習:
課本p19填一填:我有哪些責任?
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 我的角色 我的責任
子女 贍養扶助父母 游客 講究文明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
學生 尊師重教、勤奮學習 消費者 誠實消費拒絕欺詐依法維權
同學 互相幫助共建良好班集體 觀眾 保持安靜遵守秩序
朋友 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國家公民 遵守法律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社區居民 關心社會公益增進鄰里團結 ……
將來的我----一個好公民、一個好勞動者、一個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