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九課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三框題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交往藝術新思維》,對應課程標準“交往的品質”模塊。本單元分別從禮貌禮儀、競爭合作、寬容、平等、尊重、誠信幾個方面對交往藝術、交往品質進行多維闡述。而本節課《平等尊重你我他》正是從平等尊重的角度來說明交往的品質。本節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的品質”:“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自傲或自卑。”“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學生分析]八年級學生對平等尊重的話題并不陌生,教科書的內容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生活認知和體驗的基礎上的,但是又高于學生原有認識。同時,許多學生在這方面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認識誤區: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這方面有些學生認識較為模糊。例如,有的學生自恃家境優越,處處顯得高人一等;有的學生因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學的歧視,產生自卑感。行為誤區:少數學生不能平等待人,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會方面存在缺陷,以致傷害他人感情、違反社會公德的事時有發生。(解決認識和行為方面存在的偏差是學生學習的難處,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著眼點。)[設計思想]運用“導、探、行”教學法,在課外學習方面,指導學生運用查找法、調查法,搜集、積累學習資料。課堂教學活動總體上按照“創設情境(導)-問題探究(探)-引導行為(行)”的思路設計。發揮教師教學創造性,在符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內容,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開發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活動走進學生心靈,倡導“詩化”教育,體現人文性。教學活動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行為養成。注重教學預設與課堂生成相統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觀念,從而形成這些方面的良好品質。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培養學生掌握收集整理社會生活素材,形成學習資源的學習方法。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平等的內涵,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愛護公共環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著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教學資源] 教科書、社會調查資料、生活中的事例、課堂生成資源。[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理解“人生而平等”的觀點,做到平等待人;明確“尊重從我做起”的行為要求。 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努力實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的行為要求。[教學準備] 1、指導學生課前學習:①按照居住地進行分組,對本村殘疾人的生活情況進行調查。②收集學習資料:找出歷史教科書上關于封建社會等級關系的有關知識,體現“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的名言,尊重他人的故事等。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