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第四框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第九課 第四框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國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專門法律的名稱。并能列舉實例,說明法律嚴懲拐賣、殘害婦女和兒童的犯罪行為。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一些社會現狀的調查或對一些圖片、文字材料的分析,了解到由于歷史的、生理的、心理的各方面原因,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比較容易受到傷害。通過對一些政策、法規的學習,了解到國家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保護這幾部分的人身權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對這幾部分人的人身權利進行特殊保護,并能由此影響自己的言行,尊重這些特殊群體,不傷害他們。當他們受到傷害時,能主動采取行動去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教材分析:
本框教學內容依托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相關法律展開論述,并分為兩個部分具體論述。第一部分“婦女和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受到法律特殊保護”和第二部分“老年人和殘疾人受法律特殊保護”。第一部分重點談婦女權益保障問題:法律對女職工有特殊保護規定;法律嚴厲打擊拐賣婦女的犯罪行為。其次介紹了“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第二部分分析了為什么要尊重和保護老年人,并介紹了憲法的有關規定以及為什么要制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殘疾人保障法。
教法建議:
教師可以從分析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入手,先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為什么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提前調查這四類群體的生存狀態,了解他們的合法權益受侵害的情況,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調查的情況分析、討論,總結出法律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的原因。然后教師為學生介紹國家保護這幾類群體的措施。
導入 新課:
提問:為什么要對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進行特殊保護?
學生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的調查結果,說明在現代社會,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還在受著不同程度的侵害,所以,法律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
婦女、未成年人、老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板書)
一、婦女、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的特殊保護(板書)
學生活動(二):分析下列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1、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感謝上帝沒使他成為女人,并將之列為上帝賜給他的八種恩惠之一。2、猶太男子在祈禱時會說: “贊頌不使我做女子的我主!”
1、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作者通過哈姆雷特之口高聲呼喚:“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2、 《舊約》上講述神創世的故事:第一天神造了天地;第二天造了空氣;第三天造了植物;第四天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第五天造了魚類和飛鳥;第六天造了野獸、牲畜、昆蟲和一個男人……而女人只是神用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成的。
3、 據世界銀行1995年統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男人的人數均超過女人。有些中東國家,如沙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分別為100:81、100:77、100:60和100:58。而經濟發達國家則女子比例略高于男子。
學生通過分析知道,歷史上女人比男人的社會地位低,受歧視現象嚴重。近百年,盡管隨著世界范圍的婦女解放運動和女權主義的興起,兩性之間的社會地位差距越來越小,但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重男輕女、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仍很嚴重。
我國還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盡管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和關心婦女,憲法明確保障婦女與男子的平等地位,婦女參與國家和社會事物管理的人數大大增加,但在很多地區,仍較嚴重地存在著歧視婦女的現象。婦女解放和真正的男女平等,仍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至于保護未成年人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更是人類社會的通行準則。未成年人不但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更由于他們尚缺少獨立生活能力、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更需要家長、教師及全社會的關懷和愛護。
如何保護婦女、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
1、憲法和法律確認和保障婦女的權利和平等地位。(板書)
我國憲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舉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優秀女性(詳見擴展資料和媒體素材圖片)
2、法律對女職工有特殊保護規定(板書)
根據女性的生理特點和哺育子女的需要,我國有關部門勞動的法律、法規對女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健康采取了有別于男職工的特殊保護措施。如,禁止或限制女職工從事某些不適合婦女生理特點的作業 ,對婦女在月經期、懷孕期、生育期、哺乳期進行保護等。
但由于傳統文化中重男輕女的影響,造成婦女整體素質偏低,在低層次勞動密集型行業滯留現象較為嚴重,婦女自身利益被損害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種新的“性別分工”傾向,已為很多社會問題埋下隱患。
舉例:外出打工身患絕癥 無良老板置若罔聞(詳見擴展資料和媒體素材)
3、法律打擊拐賣婦女的犯罪行為(板書)
拐賣婦女的犯罪現象在我國一些地區時有發生。為保護婦女的人身安全,我國法律嚴懲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
舉例:杭州市郊某縣農民魏某腿有殘疾,年近四十仍未娶妻。一天,他以3000元的“價格”從一個“介紹人”手里“買下”一外地女子,并不顧該女子被騙的哭訴,強行與之發生性關系,并和家人日夜看守,不許她單獨外出。當警方來解救時,他還糾集家人,對警方進行阻撓、圍攻。最終,魏某以收買被拐賣婦女罪、強奸罪和聚眾阻礙國家工作人員解救被拐賣的婦女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15年。
4、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板書)
學生活動(三):回憶以前講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認識到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到司法部門,都有相應的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二、老年人和殘疾人受法律特別保護(板書)
1、法律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晚年幸福。(板書)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更新換代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當然,根據我國國情,老年人養老還主要依靠家庭。
學生活動(四):說一說你所在的社區或村莊,有哪些專為老年人設立的活動場所或保護老年人權益的專門措施;在你的家庭中,如何體現“孝道”?
2、法律規定了對殘疾人的特殊保障措施(板書)
1987年,全國抽樣調查顯示,我國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精神等各類殘疾人占總人口的5%,有殘疾人的家庭占全國總戶數的18%,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生活著殘疾人。國家對殘疾人特別關懷,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1988年3月,經政府批準和法律確認,建立了全國各類殘疾人的統一組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1990年12月28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這部法律特別規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這在世界各國頒布的殘疾人法規中是沒有的。
學生活動(五):說一說你所了解的國家對殘疾人在就業、受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殊照顧情況。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國家通過法律形式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進行特殊保護。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社會上侵害他們合法權益的事情依然存在,希望大家能從自己做起,尊重他們,不去歧視、侵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