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網絡交往的特點,明確網絡有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知道如何利用其優勢避免其劣勢。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運用網絡工具;對某些網絡陷阱具有較強的分辨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恰當把握網絡交往與網下交往的原則,形成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網絡交往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網絡交往的兩面性
三、教學難點:清楚意識到網絡是一種工具,要具備看清網絡某些陷阱的分辨能力。
四、學生分析:
針對的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成為新的網民。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互聯網對中學生的吸引都是強烈的。其中,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網下生活和網絡生活的區別,把過多的時間花費在網絡上;而目前互聯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缺乏自制力的中學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導致各種違紀違法現象頻繁發生,造成很多家庭和社會問題。
學生的需要:學生需要感受網絡交往的優越性,同時,學生又需認清網絡交往的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分析網絡,幫助現代學生健康成長。
五、教學方法:
調查結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
六、教材分析:
“網絡上的人際交往”,共分兩目。
第一目“網絡溝通無極限”,主要講網絡的神奇,具體表現為:網絡生活很豐富,網絡交往突破了傳統交往的限制,改變了交往領域、交往對象的擴大與交往方式。網絡交往的特點有:超越空間、平等交往、廣泛聯絡、自由選擇。
第二目,講網絡交往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主要講網絡的兩面性,兩面性體現為網絡既有很多優勢,如便捷高效、隨時隨地、資源無限;網絡也有可能造成造成很多的傷害。
網絡的兩面性表現為:網絡的正面意義:快捷、方便、更好地被人們利用,實現人生價值……
網絡的負面意義:誘惑欺詐、喪失公德、違法違紀行為蔓延……
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網絡的兩面性特點。要讓學生感受網絡作為現代發明為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增強熱愛科學技術的情感;要通過分析網絡的負面影響,了解只有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現代文明,從而激發起完善自我的愿望。
在本框內容講完之后,老師要注意歸納,以給學生全面認識和正確價值導向。
網絡是先進的,網絡改變了我們生活的速度、節奏、方式,網絡使我們過上了古人無法想象的生活。
網絡是危險的,網絡上隨時有陷阱,到處有誘惑,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網絡吞噬。
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勤于思考,把網絡作為先進的工具,作為生活的一種補充,立足健康成長。
作為網絡使用的主力軍,我們必須自覺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盡自己努力凈化網絡環境,讓其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另一方空間。
七、教學過程:
①導入新課:七嘴八舌話時尚
展示“mm、青蛙、pk、東東、9494、恐龍”等網絡時尚詞語,學生解釋這些網絡語言的含義。
你熟悉這些網絡術語嗎?
[提問]:看來大家對這些術語很熟悉,它離我們很近,那么它們都和什么有關呢?——網絡。
[歸納]:可見,網絡已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空間距離已經不再是人們進行交流的障礙,網絡交往成為了一種時尚,網絡正在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網絡上的人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