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人際交往》教學設計
②新課教學:
一、網絡溝通無極限
活動一:你的上網經驗。
出示幻燈片“關于網絡交往的調查”:
1、你有網友嗎?
2、你心目中的網友是什么樣子?你知道他們的國籍、地區、年齡、性別、職業等真實情況嗎?
3、談談你與網友交往的有趣故事?
4、除了交網友,你上網還做哪些事?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最后出示一組幻燈片,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閱讀新聞、查詢信息、收發郵件、聊天討論、展示自我、玩游戲、看雜志、購物、下載音樂影視等。
師:(小結)什么事都可求助于網絡,可見網絡生活的確很豐富。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網絡交往經驗。那有沒有想過網絡交往與傳統交往有何不同?
活動二:議一議。
出示幻燈片“網絡交往與網下交往的不同”。
學生結合書本內容思考回答。教師在黑板上作適當記錄(交往對象、領域擴大,交往方式改變)。
師:(小結)網絡生活內容豐富多樣,網絡交往對象、領域無限擴大,這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網絡的無極限,那么網絡無極限好嗎?
學生思考回答。
師:剛剛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其實我們應該辨證地看待任何問題,網絡溝通無極限有利也有弊,我們先來看看“利”。
二、網絡交往——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一)、暢談網絡的優勢
活動三:幻燈片展示XX年國慶期間h1n1的案例。
前幾天,西安愛知中學因甲型流感而停課,想一想網絡能在抗擊h1n1中有什么幫助?——網絡的正面優勢。
(二)、網絡的負面影響
活動四:小波的故事。
問1:網絡游戲能滿足人們的什么心理?什么樣的同學容易沉迷網絡?——個人原因
問2:沉迷網絡完全是由個人原因導致的嗎?還有什么其它原因?——網絡環境的復雜性
問3:小波沉迷網絡帶來了哪些危害?(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負面影響
問4:小波該如何處理網絡與學習的關系?(明確學習任務、發展業余愛好、學習是大事,消遣是小事)——引出活動五
問5、什么樣的同學容易沉迷于網絡?
(性格內向,不善于交往;家庭生活缺少親情的,比較孤獨的人;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的人;沒有特長,工作不突出的人;感情受過打擊的;因環境變化導致成績下降又難以適應的青少年學生。)
師生重點探討和分析三方面:一是通過動畫欣賞,幫助學生認識網絡的負面影響。二是幫助學生理解網絡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網絡交往對象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網絡環境難以管理與規范,它的復雜帶來一定的危險性。)三是幫助學生處理網絡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尤其是處理好網絡游戲與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責任與發展任務,發展多種業余愛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網絡游戲上。真正做網絡主人,不做網絡俘虜。
這一環節既是教學重點更是教學難點,我充分運用典型的案例來進行教學,還挖掘了本校的典型故事進行剖析。
師:網絡是先進的,改變了我們生活的速度、節奏、方式,使我們過上了古人無法想象的生活。但與此同時網絡也是危險的,網絡上隨時有陷阱,到處有誘惑,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網絡吞噬。我們來看看小波的故事。
活動五:出謀劃策。
師:心理學家提出網癡的10條網癡的10條標準:1、下網后總念念不忘網事;2、總嫌上網時間太少而不滿足;3、無法控制上網;4、一旦減少上網時間就會焦躁不安;5、一上網就會忘掉種種不愉快;6、上網比上學更重要;7、為上網寧愿放棄重要的人際交往和工作;8、不惜支付巨額上網費;9、對親友掩蓋頻頻上網的行為;10、下網后有疏離、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