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地球村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 用1課時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日益擴大的開放,頻繁的國際交往,先進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斷擴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國的文化、風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善于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交往,成為當代“地球村”村民必備的基本素養。
請同學們來領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講授新課
板書框題:(一)豐富多彩的文化(板書)
1、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節日及風俗
(1)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一:節日文化
說一說: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烈的節日有哪些?
它們是怎么來的?在這些節日中,有哪些傳統食品?
大屏幕顯示——中國傳統節日(展示中國傳統節日,節日活動或節日食品等)
(2)外國傳統節日文化及標志
活動二:議一議 說一說
大屏幕顯示——世界風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這些景觀的名稱嗎?這些景觀分別是哪些國家的象征? 這些國家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小結:節日是一種文化習俗,是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獨具一格的文化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出來。
當然,同樣的節日由于受到當地傳統風俗的影響而呈現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
活動三:說一說,評一評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反映著不同的文化傳統。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節日,能說說這些節日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嗎?(附表在后)
教師總結: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各個國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國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時正是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國、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園。
板書(二)和諧的文化樂章
1、文化有差異性
活動四:比一比“誰最棒”!
大屏幕顯示:(見教材p58頁)
(1)看誰譯的好:
想一想:
①古詩和成語翻譯上的困難說明了什么?
說明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點,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淀的中國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夠替代的。
②你能找出漢語中吸收外來語的例子嗎?
三明治(sandwich)、巧克力(chocolate)、沙發(sofa)、吉普(jeep)……
③有人說全球化就是標準化,你認為呢?
不同意。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但是全球化的結果絕對不是什么標準化、絕對不應該導致文化的單一化,文化應該更加多元化。
④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持怎樣的態度?
教師總結:
面對文化差異,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排斥,一種是溝通。前者過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價值,漠視甚至歧視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后者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的交流、相互學習。
語言是一種文化,語言存在差異,不分優劣,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如果全球化就是變成大家都講一種語言,只允許一種文化存在,同學們,你們想一想世界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它就會像一個百花園變成了只有一種花卉存在,很單調乏味的、缺乏色彩感的花園。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全球化不應導致文化的單一。世界的發展更趨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呈現出多元和諧的發展的局面。正如費孝通所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之與其,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