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與自信教案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
第一課 自尊自信(2課時)
第1課時 自尊與自信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尊的含義。
2.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二)過程與方法
1.活動式教學方法是特色,包括合作式討論、小組合作式學習、班級分享式學習、情景活動式學習等。
2.初步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識自尊自信是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能將自己的行為與之進行對照,能夠從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啟發,樹立培養自己正確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自尊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養成自尊自信、積極健康的心態。
四、教學設計及過程
【新課導入】
開場白:同學們,漫長的暑假已經過去了,我們又仰來了新的一學年,我們的學習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在八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程將要學習哪些內容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快速把課本目錄看一看,熟悉課本。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應該遵循這樣的步驟,塑造自我——與人相處——奉獻社會。
本學期的教材也是遵循這樣一條主線編寫,在這個學期,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去探討這些方面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先學習第一單元:塑造自我。
以故事導入新課:
(投影)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并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好,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臺階,就隨口應道:“等你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后,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隊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年輕人先后五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復,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前進的步履總是沉重、蹣跚;也許,我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找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凈土……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自尊自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自尊自信。
【教學過程】
環節一:了解自尊自信
活動一:寓言透視
請同學們先看教材第2頁探究園中的審議透視:人的尊嚴。然后思考并與同桌交流:
1. 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
2. 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
3. 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想怎樣回答他的問題?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頁心靈導航中“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的內容,指導學生知道什么是自尊以及自尊的表現。
點撥:少年問智者“什么是尊嚴”,第三者不作下面回答,反而提出三件有損尊嚴的恥辱的事情,才能有尊嚴。如果做了第一件事,就喪失了身體和儀表的尊嚴,如果做了第二、第三件事,就會損害道德的自尊。少年理解了第三者的用心,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