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學會選擇 教案
第十課 學會選擇 教案
教材分析
【課標內容】
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具有明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做 一個正直的人。
★能力[來源:第一范文網]
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初步具有通過觀察、分析做出基本的道德判斷和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能夠正確地做出選擇。
★知識
了解判斷是非善惡的根本標準,知道社會主義道德標準的基本內容。
【教材內容要點】
★是非善惡有公論
★明辨是非,棄惡揚善
【教學重難點及其分析】
(一)理解是非善惡的標準,具有明確的價值觀,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理解是非善惡的標準,具有明確的價值觀,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也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目標。作為本課第一目的一個重要內容,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把握是達成第二目“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目標的基礎和前提。從是非善惡標準本身而言,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即使在同一社會、同一時代,也有很多不同見解;對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這個問題比較抽象,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較大的距離,因此,學生學習理解比較困難。在教學中,不必要求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是非善惡的標準,只需站在當代中國的角度,了解什么是是非善惡的根本標準,并著重從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層面,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引導和約束人們行為的現實案例,讓學生去體會和理解是非善惡的標準即可。
(二)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是課程標準要求的內容,是本課教學最重要的目標,也是本課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社會生活復雜多變,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社會經驗不足,辨別能力不強。因此,在是與非、善與惡面前,容易感情用事,判斷失誤,做出錯誤選擇。在教學中,應多結合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事例,從正反兩個角度,幫助學生積累辨別是非的經驗,培養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并通過創設的各種模擬情景,提高學生明辨是非、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教學計劃:四課時
第一課時 是非善惡有公論(上)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分清是非善惡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
★能力
提高學生對明辨是非重要性的認識能力。
★知識
懂得具有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對人生修養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具有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
【學法指導】
理論聯系實際、分析法、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準備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師或學生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讓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