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學會選擇 教案
3.將了解的事例和現象以文字、照片、錄像、漫畫等方式記載下來并在課堂上展示。
4.每個組根據收集的事例和現象編排至少三個小品在課堂上表演。編排的小品應以身邊發(fā)生的典型事例為主,并要注意與同學們的生活環(huán)境實際相結合。
5.每個組根據收集的事例和現象設置形式多樣的問題情景,用來考查另一組同學的是非判斷和善惡選擇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教室布置:
本堂課教室的桌椅分兩邊擺放,兩個組各坐一邊,空出中間場地,全班公選出四位同學作為評判坐在講臺上。
教師:今天我們上一堂活動課,讓我 們通過活動,進一步明辨是非善惡,以利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用具體行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主題活動一:看——我們身邊的善與惡
教師:善和惡,是社會生活中人們對復雜的社會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 的反映,也是人們對 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狀況進行評價的方式,并以此來指導人們的道德行為。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同學中,也總是充滿了各種或善或惡的現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評委組根據兩個組所表演小品的質量(包括主題是否突出,表演是否到位等)打分,本項活動滿分是20分。
系列小品:(教學中可根據學生收集素材的實際情況進行取合)
第一組同學表演的小品——《惡行》
星期天,父母帶小康逛公園。在公園里, 他隨手把冰糕紙丟在地上,旁邊就是垃圾箱。當母親批評他時,他說:小事一樁。當來到一個涼亭時,小康又拿出小刀在上面刻畫。當父親制止他時,他說:小事一樁嘛。
星期一早上7:30,小康背著書包一邊啃著面包一邊向學校走去,當看到時間來不及時,急忙將沒吃完的面包往垃圾桶里一扔,一清潔工人說他糟蹋糧食時,他卻說:又沒糟蹋你的糧食,我自己的想扔就扔。
中午12:30,小康到食堂吃飯,發(fā)現食堂人太多,正為難時,突然發(fā)現好朋友站在隊伍的前列,忙跑過去加塞到好朋友前面,后面的同學批評他,他說:有什么了不起的,真是小題大做。
小康在家里寫作業(yè),感覺到渴了,他就到電冰箱里拿了一罐飲料,喝完后跑到窗前,向樓下看了一眼,就把易拉罐扔下去了。當樓下有人指責他時,他說:我看到沒人才扔的。做完作業(yè),小康打開音響,放了一首搖滾樂,邊聽邊跟著跳起舞來,鄰居來敲門,要求音樂聲放小一點,他對鄰居說:這里是我家,別人無權干涉。
第二組同學表演的小品——《善舉》
人物:小蘭、爺爺、阿姨、同學。
早上7:oo,小蘭家里。
小蘭:媽媽,我上學走啦!
一出門碰到樓上老爺爺拄著拐杖艱難地下樓,小蘭主動上前。
小蘭:爺爺,我扶您下樓。
小蘭扶著爺爺來到樓前花園的小石凳上坐下。
早上7:30, 在學校。小蘭發(fā)現一同學的東西不小心掉在了地上,那位同學沒有發(fā)現,小蘭拾起來跑上去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