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學會選擇 教案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個◎第一個◆的內容并完成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展示:[來源:第一范文網]
(1)社會公德的具體要求:
(2)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
(3)家庭美德的具體要求:
學生回答:略。
教師:在現階段,我們評價是非善惡的標準,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現出來的。
★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是評價是非善惡標準的主要內容
投影:情景一
有一位老太太含辛茹苦養大了四個兒女,年老后卻被四個兒女視作包袱不予贍養。其鄰居主動代其兒女承擔贍養責任,直至送終。老太太死后將其唯一住房贈予鄰居,其兒女將鄰居告至法院,以鄰居不是老太太直系親屬為由,要求其退出老太太贈予房產。法院最后判決四個兒女敗訴。
問題:(1)在本案法院的判決中,法律要“懲”的是什么?要“揚”的又是什么?
(2)站在道德的角度,法律“懲”、“揚”的標準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法律要懲處的是老太太兒女的不孝行為,要張揚的是老太太鄰居幫助承擔贍養責任的行為。從道德的角度看,法律“懲”、“揚”的標準是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即家庭美德中尊老愛幼的要求和社會美德中助人為樂的要求。
投影:情景二
XX年9月1 6日晚至1 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使廣西荔浦縣遭受了一場50年未遇的特大洪災。荔浦河上游的修仁鎮受災尤其嚴重。修仁鎮塔石村主任林萬生得知洪水成災時,立即與支部書記到受災村屯,組織群眾進行搶險與撤離。林萬生所住的屯也是重災區,他家的房屋被淹達1米多深,但是他整個晚上只是為保持通訊聯系而去取一塊手機電池回過一次家。當他第二天回家時,廚房已經倒塌,干泥土壘成的大屋早已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房,妻子、小孩不知是怎樣出來的,家里全部財產已被浸濕,多公斤的稻谷沒有轉移出一顆。在他的帶動下,塔石村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大見屯38歲的林萬良,在洪水到來時,不顧自家財產被淹而趕到各家各戶通知村民撤離;洲村屯的廖全光不顧驚慌哭啼的家人而去背本屯一位80歲的老人撤離;褶桂海、覃超全等年輕人則幫別人搶運糧食。
問題:(1)在洪水面前,面對“小”家的財產和他人、“大”家的財產,面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矛盾,林萬生等人的選擇是什么?
(2)林萬生等人的行為受到了群眾的稱贊,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從道德的角度看,群眾、黨和政府評價林萬生等人的行為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略。
教師:在洪水面前,面對“小”家的財產和他人、“大”家的財產,面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矛盾,林萬生等人選擇是先顧“大家”和他人,后顧小家和自己。他們的行為不僅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中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也符合當代中國評價是非善惡的根本標準?梢,群眾、黨和政府評價林萬生等人的行為的主要依據是評價是非善惡的根本標準,從道德的角度看,主要是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