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堅強意志
課題
第3課優良的意志品質
第三時磨礪堅強意志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與知識點1.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磨煉堅強的意志。2. 知識與能力:了解磨礪意志的方法,能也能用這些方法去初步培養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及教法設計教學重點、難點分析:1.掌握磨礪意志的方法。2.學會糾正不利于自己發展的不良習慣教法設計:從列夫·托爾斯泰制定的《發展意志守則》入手,使學生意識到堅強的意志品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通過故事向學生展示磨礪意志的方法。啟發學生反思,自己在鍛煉意志品質的過程中是否已樹立了明確的目標,制定了合理的計劃思考問題結合本課所學內容,根據自己的意志薄弱環節,制定一份自己的《發展意志守則》。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
導入:1863年,列夫·托爾斯泰緊張地投入了史詩性巨著《戰爭與和平》的創作。為使自己的創作忠實于歷史,他搜集和積累了大量歷史文獻材料,進行了深入的歷史研究。不僅如此,他還專門訪問了18XX年戰爭的參加者,親自巡視了當年鮑羅金諾戰場,并在那里草擬了寫作計劃。盡管這樣,托爾斯泰的創作仍然面臨著難以駕馭的困難。他自己說過,這本書的創作“放棄了無數次,又開始了無數次”,經過無數次修改,直到1869年秋,這一里程碑式的作品才宣告完成。思考:托爾斯泰為什么能完成巨著,成為一代文豪?情境二 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一度沉湎于奢華和揮霍,荒廢了學業,還留過級。后來,他決心同自己的軟弱意志作斗爭,制定了《發展意志守則》,“使肉體的需要完全接受意志的鼓勵”。他強迫自己完成每天該完成的工作,堅持每天記日記,并重讀以前的日記,用來進行自我監督,終于鍛煉出堅強的意志。 思考:托爾斯泰的經歷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智慧小語:堅強的意志不是天生的,需要在生活中自覺磨礪!初中生處于磨礪堅強意志的最佳時期! (設計意圖:說明成功需要堅強的意志。堅強的意志不是天生的,需要在生活中自覺磨礪。)展示課題:《第三框 磨礪堅強意志》2.新授:重讀經典 越王勾踐被迫臣服于吳以后,力圖報復。為了磨礪志氣,不忘屈辱,他“懸膽于戶,出入嘗之”,又“目臥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攻之以水”,以激勵自己不忘復興大事。在勾踐的發憤努力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終于從失敗中重新崛起。公元前473年,勾踐大舉攻吳,擊敗吳軍。此后,勾踐稱霸于諸侯。思考: ⑴“臥薪”、“嘗膽”這兩件小事與“復國”的大事之間有什么關系?⑵這對我們磨煉堅強意志有何啟示?(設計意圖:通過上述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磨礪意志的方法: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并由此導入學生開展下一活動。)學生活動1:提問:你還知道哪些磨礪意志的小故事?學生自由講述磨礪意志小故事。同學點評:通過這個小故事,我了解到磨礪堅強意志的方法有: (學生總結磨礪意志的一些方法)(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名人故事或身邊的故事,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磨礪意志的方法。)提問:回首成長路,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存在意志方面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