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里
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然后鼓勵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出示中國科技成果展示臺(附錄3節選),對學生的知識加以補充。
“我們的啟迪”鍛煉自己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為祖國科技發展做貢獻的信念。
過渡:科技發展的影響不僅表現在以上幾方面,還有很多……
活動3:現場調查,更多收獲
教師展示課件(13):“現場調查”,“作為一名學生,過去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聽老師講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學生學習的方式很多很多……請問你還有哪些好的學習方式?有什么作用?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填調查問卷(要求立即填寫,上交)。教師巡視指導,掌握情況。
教師整理,公布結果:閱讀科普讀物;看電視、錄像;聽廣播、上網等方式學習。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科學技術帶來的新變化,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請學生總結科技進步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科技進步為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通過此環節的設計達到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收集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方式學習,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實踐。同時認識到科技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科學技術的作用巨大,那你有何打算?
(三)知識延伸,內化素質
教師提出問題展示課件(14):“我的打算”,“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你打算怎樣為科技進步做貢獻?”給學生留出時間,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注意傾聽,引導學生注重自己的行為。
師生歸納總結,作為一名中學生要做到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從小發明小創造做起;講科學,愛科學;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
教師及時引導人物創新:“說出你知道的幾位創新發明同學的名字,并試著講一個他們的科技創新的故事。,’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鼓勵學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如:“你知道的真多啊’’等)充分利用這些鮮活的教育素材的作用,有效引導學生的態度和行為,促使學生以榜樣作為力量,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從小喜歡發明創造,為國家做貢獻。
(此環節的設計重在激發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的意識,培養從小熱愛科學的習慣)
(四)思維訓練,發展提升
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XX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雜交水稻”,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普遍種上了他研究培育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XX年,雜交水稻為中國累計增產5000多億公斤。
從以上材料中,你獲得哪些感悟?(本題屬開放性題目,可圍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中國科技的發展、科技發展對中國的影響、青少年的做法等)
最后,教師總結:同學們,茫茫宇宙,大干世界,奧秘無窮,我們生活在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里,感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和文明,感受世界的發展,讓我們攜手共進,不斷學習,為中國的騰飛,為世界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課外作業
社會實踐:把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科技材料、事例收集起來,辦一期黑板報或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