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屋檐下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家庭關系、家庭關系確立的情形和現代家庭結構的三個類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 能力目標:在日常生活中繼承與發揚良好的家風和傳統。
3、 情感目標:理解家的含義;理解和體會親子之情不會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變。初步形成為家庭作貢獻、為父母分憂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和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認識家庭關系的情形。
2、難點:進一步理解和體會親子之情以及繼承與發揚良好的家風和傳統。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總第1課時)
(一)情景預設
板書課題: 第一框 我知我家
引言:(學生閱讀教材p3頁第一段后,教師引入本課教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每個人都有父親和母親。人人都盼望有個溫暖的家。作為子女、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要了解家庭,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長輩。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嗎?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家呢?我們首先來閱讀p4兩幅圖片及文字說明。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頁圖: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
圖一:有房子——————沒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圖二:沒房子——————有家了:加中有親人、親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體、好朋友、吃飯的地方等,雖然與家庭有關,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個側面,而不是家庭的實質。 那么什么是家、家庭關系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二)教學活動過程
一、家庭關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義
活動一:
(1) 想一想、寫一寫:
我們每個同學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經發生過的故事,然后寫出一句話“家是————” 來表達你對家的理解。
(2)讀一讀、比一比:我們再來看看書本上寫的“家是什么”(指導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自由回答。例如:
家是感情的避風港 “家是最好的療傷之地,家也是心靈的避風港。”
家是人生的安全島 “我想回家了”
家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終于到家了”。
家是讓人感覺溫暖的地方 “在這里我總能感覺到春天”。 ……
體會:說明家不僅僅是一個場所,是吃飯的地方,更是親人、親情的一代名詞,是與感情關系密切的一個詞語。
教師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家是一個溫馨的港灣,讓我們休息與依靠,無論是遠方的游子,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家都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牽掛,因為那里有著骨肉相連的親情,有著如山如水的父愛與母愛。
所以可以說:
家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
家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家有形式上的東西,更有豐富的內涵
(3)教師歸納:家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的內容。(板書)
過渡:前面我們從感性層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讓我們從理性層面上認識一下“家”活動二:
(1)想一想、說一說:
請大家來具體介紹一下自己家的情況(包括由哪些人、哪幾種關系),先寫在小紙條上,把他們的相互關系用線條表示出來。(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