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第一框《競爭?合作?》教案
學生答:沒有忌妒,因為他們的實力確實比我們強,且配合比我們好。
請學生評價該學生的回答怎樣,教師概括這是一種良好的競爭意識。而忌妒卻是一種非常有害的消極的情感,是拿別人的成績懲罰自己的消極心理,是競爭的副產品,對我們的危害很大。
(2)《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是不是個合格的競爭者,為什么?
學生回答:不是,因為他心胸狹窄,容不得諸葛亮比他強,最后因為忌妒而被氣死了,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更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教師概括要做一個合格的競爭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養健康的競爭意識。引出書上“相關鏈接”p、91——良好的競爭意識的表現,請全班同學朗讀,加深印象。
4、競爭的規則和目的
(1)小品表演:
班級要選出1名學生參加市里的數學競賽,你和你的好朋友都是參加這次競賽的人選。你特別想參加,可名額只有一個,你會怎樣做?選2對同桌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評價。
學生分析得出,大家公平競爭,誰更有優勢,誰就去比賽,而不是輕言放棄,更不是耍什么詭計,拖別人后腿。
教師概括,競爭并不是隨意競爭,它需要并且基于一定的規則。
(2)再回到第一個活動上,教師問問為什么老師開始設計的活動在挑選選手時,挑了3組男生,而不挑男生1組,女生1組呢?
學生回答:如果那樣就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要制訂對每個競爭者一視同仁的規則,任何競爭都應該是公平競爭。
(3)案例分析:
美國前拳王泰森1997年在與對手霍利菲爾德的對壘中,因為打不過對手,竟然沖上去,咬掉了對手耳朵上的一塊肉,并吐在拳臺上,全場一片嘩然。
請學生評價泰森的行為,學生會回答:他的行為是野蠻的行為,違背了體育精神,違背了體育的公平原則,受道德良心的譴責,更觸犯了法律。
教師概括:確實,泰森的行為不僅違反了規則,受到道德的譴責,更因為他觸犯了法律,他被罰款300萬美元。道德和法律是我們在競爭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
(4)教師再問,我們一定不會忘記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那么,我們想過沒有,我們自己為什么要參與競爭呢?競爭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齊聲朗讀競爭的目的。(旨在學生在高聲朗讀中,讓學生感悟競爭的精神,樹立敢于競爭的意識。)
同時指出,競爭并不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徑,很多時候我們還需要他人 的幫助,需要合作。(從而引出下個教學環節:合作共享)
(三)合作共享
1、合作與共享
講述寓言“地獄和天堂”
有一個天真的孩子不知天堂、地獄為何物,便去請教一位哲學家。于是,哲學家把孩子領到一個地方,小孩看到,在很大很深的池子旁坐著一群老者,他們在用很長很長的勺子十分費力的從池子中舀湯喝。盡管空氣中飄散著湯的鮮美味道,這些老者卻長得瘦骨嶙峋。哲學家告訴孩子,這就是地獄。
緊接著,孩子又跟著哲學家來到了另一個地方。同樣闊大的池子,同樣的湯,同樣長長的勺子,不同的是,小孩子發現這些老者們個個紅光滿面,神采飛揚!『⑷粲兴虻谜f:“我知道了,這就是天堂!
引出思考:(1)小孩為什么這么說,他到底發現了天堂里的老者是怎么樣喝到湯?(這些老者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在用長勺給對面的老者舀湯喝的同時,也喝到了對方送過來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