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復習導航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復習導航
1.什么是自尊?自尊對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什么意義?
(1)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從身體、儀表到行為、心靈,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自尊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使我們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身社會。
2.自尊心和羞恥心的關系怎樣?怎樣才能維護自尊?
(1)自尊心和羞恥心是互為表里的。因為有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有了羞恥心,我們做了錯事會感到慚愧;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內疚。
(2)一個人的尊嚴是依賴自尊的行為樹立的。欺騙、貪婪、損人利己、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見利忘義等有損人格的行為會毀滅自尊。拒絕卑下,潔身自愛,才能維護自尊。
3.自卑的表現、危害有哪些?如何走出自卑?
(1)自卑的表現:自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在自己的弱點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會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貶低,甚至自暴自棄。危害:自卑妨礙我們建立快樂的人生。
(2)走出自卑,就要樹立自信,學會尊重自己,客觀看待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無完人,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悲觀嘆息不能使我們前進一步,自強不息卻可以改善我們的不足。
4.怎樣樹立自尊人格?
(1)樹立自尊人格,需要懂得區別自尊與自負。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負是過度地自我肯定。
(2)樹立自尊人格,需要分辨自尊與虛榮。自尊是對自身內在價值和尊嚴的追求,而虛榮追求的是表面的榮耀。
5.做人的良知是什么?怎樣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
(1)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2)學會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價值選擇導致的不同后果。選擇怎樣的人生理想,做一個怎樣的人,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6.怎樣正確對待社會影響?
(1)對社會影響要做選擇和判斷。來自各方的社會信息,都要在我們頭腦中過濾篩選,運用良知的標尺加以判別。只有吸收有益的營養,剔除無益的糟粕,拒絕有害的毒素,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2)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的影響。長輩、親朋常常是我們生活的向導,但對長輩的言行我們也需要分清是非,問個究竟,而不能無原則地一概服從。長輩如果做錯了,我們也應該幫助糾正。
(3)正確對待公共傳播媒體發出的信息。公共傳播媒體是社會的鏡子,反映著光明,也暴露著黑暗。報刊書籍、電視、互聯網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座無邊無際的信息的森林,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們要采摘什么,拋棄什么,避開什么,學會選擇是最重要的。
(4)正確對待“社會流行”。“社會流行”是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定時期社會的經濟、文化、心理的綜合反映。它的發生,常常有商業運作的背景,也少不了從眾心理的推動。各式各樣的新潮娛樂、時尚服飾、熱門讀物、當紅明星,往往像焰火升騰般眩目一時,又象餡火熄滅般黯然失色。流行事物就像社會生活給青少年出的選擇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還是獨立思考,理性行動,需要我們找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