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我與父母交朋友教案
知 識 上 有的父母受過良好教育,有的父母未必受過良好教育,即有的父母比我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有的父母還不一定有我們知道得多,他們即使受過良好教育,但由于知識更新快,許多知識已經顯得陳舊 我們正接受義務教育,對比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來說,我們是“有學問”的人;可我們掌握的知識有限,對于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來說,我們不如他們;我們與家長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在生活知識方面、實踐經驗方面,比家長要少得多
思想方法上 父母思想上求穩,容易傾向于保守 我們年輕人思想開放,勇于創新,也易于偏激
行為方式上 父母處事冷靜,謹慎,恪守準則 我們喜歡冒險,行為變化快,講效率,不拘傳統
社會角色上 父母承擔家長、監護人、職業人員等復雜的多種角色色,能把自己融入社會 我們主要是子女、學生、被監護人等角色角色定位模糊,目空一切
產生隔閡、代溝的直接原因:年齡差異。
代溝的實質:是反映在年齡差異背后的多種代際差異。
子女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相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難免產生較大差異。由此產生的需要及滿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
3、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是一種愛
望子成龍,自古以來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于子女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現
逆反心理——對父母的思想觀念、教育方法、嚴格要求產生反感。
活動二: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現呢?
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非那樣;你說這好,我非說那好;讓我信這,我非信那。這些是青春期學生普遍性的反映。
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現?
相關鏈接: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幾種具體情景和心理原因。
──獨立意識受到阻礙。我們要獨立,家長不讓我們獨立
──自主性被忽視或受到妨礙。我們要做主,家長不讓我們做主
──個性伸展受到阻礙。我們要出點兒圈,家長制止我們
──強迫我們接受某種觀點。我們要趕新潮,家長非要我們接受老觀念
從學生的角度看,產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學生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即自制能力弱;學生的獨立意識比小時候明顯增強,有了不同于家長的興趣和追求。
2、辯證地看待逆反心理
對于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心理要具體分析,逆反未必都錯,有的反抗不無道理。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代際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大趨勢。具體地來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中的好多道德問題和心理問題是家長有意無意造成的。當然,家長不是圣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這些都是導致學生逆反的因素。有調查表明,問題多的學生常常與家教誤區相關,極端的問題中往往有家長教育不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