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人為什么要寬容及寬容的內涵。
2、能力目標
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以自己的行動寬容他人。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體驗平等待人、寬容他人、尊重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寬容他人、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寬容的內涵及寬容的原則。
教學難點
寬容有原則,寬容與麻木不仁的區別。
教學方法
活動體驗反思教學法
本課安排依據
學生面臨的問題
寬容是一種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學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狹隘的心理,缺乏謙讓,對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寬容、體諒,就無法適應人際關系的要求,更無法形成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團隊精神。針對學生中的問題,有必要進行寬容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框題: (一)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2、情景導入
(學生朗讀教材引言內容,教師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學)
二、講授新課:
1、金無足赤 人各有別
情景活動一: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
(活動設計意圖:通過典故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需要寬容,寬容是美德的重要內容。)
想一想:
張英的家人和鄰居為什么會轉變態度?
(是寬容讓他們轉變了態度,張英的回信讓他們懂得了寬容的道理。)
寬容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力量?
(1)什么是寬容
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寬容指的是寬厚和容忍,原諒和不計較他人。我們的生活需要寬容,我們要學會“以寬待人”。
(2)求同存異是寬容合作的基礎
情景活動二:性格不同的人為什么能成為好朋友(見教材p101頁材料)
(活動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尊重彼此的個性。)
想一想:(學生閱讀教材p102頁后討論回答)
性格不同的兩個人為什么能成為要好的朋友呢?
教師講述:
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需要相互寬容,需要尊重彼此的個性。我們不能因為存在矛盾就拒絕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3)如何對待生活中的“沖突”
情景活動三:人非圣賢,生活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沖突”(見教材p102頁材料)
(活動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人非“圣賢”,生活中的“沖突”是難免的,只有本著真誠接納、理解諒解的原則,就沒有不能化解的“沖突”。)
想一想:(學生閱讀教材后討論回答)
你有過原諒別人的經歷嗎?把你當時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你有過接受別人原諒的經歷嗎?把你當時的感受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鏈接:(見教材p102頁材料)
2、寬容他人 悅納自己
(1)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
情景活動四:小培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見教材p102頁材料)
(活動設計意圖:使學生理解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境界,為人寬容的人一定會獲得真誠的友誼。)
想一想:(學生閱讀教材后討論回答。)
小培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小亮處理問題的方式對你有什么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