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第一框《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教學設計
第九課第一框《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教學設計
課 題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課 時 數
1
課 型
新課
授課時間
XX年12月
教學方法
活動、小品、案例分析
教 具
多媒體、黑板教學目的要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育學生要以寬容之心待人,善于與他人特別是同學和睦相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進而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明白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代人必備的道德品質;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需要相互寬容,我們需要學會“寬以待人”。能力目標:通過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和技巧,提高辨別是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寬容的原則
教學難點如何將“寬以待人”這一原則貫徹到實際行動上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分別請兩個同學給全班講述“宰相肚里能撐船”和“清朝大學士張英的故事”(課前請學生預習),老師注意引導他們把故事講述的深動些。然后老師問學生聽了故事后有何感想,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小結,并引入本節課題。請學生自己講述歷史故事,一方面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容易激發其他同學的學習興趣。知識點一:寬容的含義老師點出寬容的含義,并引導學生體會寬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么在 社會中,我們的生活還需要寬容嗎?怎樣才能“寬以待人”呢?兩個設問的提出,引起學生的討論,老師最后總結,我們現在的生活仍然需要寬容,而且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寬以待人”。小游戲活動:拆字游戲(寬容的含義)“寬容”都是寶蓋頭,可見都是寶貝。“寬”下面,是草字頭和“見”,也就是說象雜草一樣的看法都允許并存。可是我們往往連一種異見都無法包容,何況更多乎?“容”是兩個“人”和一個“口”,就是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不妨求同存異,但我不會不讓你沒有說話的權利。通過拆字交流對寬容的理解知識點二:求同存異,是我們寬容合作的基礎。
活動一:評比“最佳排擋”由上一環節的設問,學生會討論到寬容的基礎是什么?教師可以通過活動一來讓學生思考。首先,請同學們自己推選我們班最好的一對搭檔。然后請一位同學充當記者來采訪這對好友:1、你們的興趣、愛好分別是什么?2、兩人的性格如何?3、你們平時有沒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最終又是如何解決的?4、你們曾有過矛盾沖突嗎?當時你們是怎樣想、怎樣做的?為什么?推選本班的最佳搭檔活動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增強了教育功能。記者采訪的活動,生生對話,提高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平臺,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活動二:說說我自己請大家結合自身說說自己是否有過原諒別人或被別人原諒的經歷,并把當時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通過正面教育易達成情感上的目標。學生歸納: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產生矛盾和沖突是正常的。但我們決不能因為存在矛盾而拒絕合作、交往。活動三:人生ab劇請兩組同學分別表演課本103頁的公交車上的一幕,一組是寬容的,另一組是不寬容的,可以自由發揮后面的情節。表演后老師不要急著做總結,讓學生先相互爭論,體驗寬容的作用和不善寬容的弊端。最后老師可以從善于寬容的人會受到尊敬,而不善寬容的人自己會時刻生活在苦惱之中這個角度來激發學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