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知識導引
第七課 擁有財產的權利 知識導引
一、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知道公民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所有權的涵義,理解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意義、方式,學會及時尋求法律幫助維護自己的財產權。正確認識遺產和繼承問題,如遺產的涵義、必備條件,被繼承人、繼承人、繼承權的涵義以及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繼承的方式,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學會依法維護繼承權。知道什么是智力成果以及它的類型、作用,依法維護智力成果權。通過學習,培養財產意識;培養珍惜國家、集體、他人、自己的財產,敢于、善于同侵犯財產權的行為作斗爭的意識;培養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相互尊重、相互寬容的意識;培養智力成果權意識;提高鑒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的能力,提高依法維護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財產繼承權、智力成果權的能力。
二、知識網絡
三、學法點撥
本課包括“財產屬于誰”、“財產留給誰”、“無形的財產”三框內容。
第一框“財產屬于誰”,主要闡述財產所有權的涵義,說明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必須是合法財產,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利劍”。在學習“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這一內容時,首先,我們要從身邊或家庭財產的數量、質量變化導入,理清財產的歸屬問題。其次,正確認識公民的個人財產,知道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于個人所有。依據法律規定,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再次,理解財產所有權的涵義,它主要是指所有人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四項權利。“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是本課的重點,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把握:一是理解法律維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重要意義,二是掌握法律是如何維護我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的,知道民法和刑法分別在維護合法財產所有權中所起的作用。“當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這一內容,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還是我們學習本課知識的落腳點,其核心是培養我們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如何維權?根據四種情況去具體分析:其一,通過訴訟方式確認所有權的歸屬;其二,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原物返還問題;其三,通過訴訟方式解決財產被毀壞或滅失的賠償問題;其四,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實施沒收財產的問題。其中第四種情況是難點,我們最好在課前自學查閱或向老師請教一些行政訴訟法的有關知識,以利于對此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框“財產留給誰”,主要講述有關財產繼承方面的基本知識。我們作為未成年人也享有財產繼承權,所以要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財產繼承權,并懂得繼承遺產除依照法律規定外還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習“我們享有財產繼承權”時,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被繼承人、遺產、繼承人、繼承權四個概念,其中遺產是重點,懂得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其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其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其次要掌握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結合具體案例分析法定繼承人在哪些情況下具有繼承權并處于什么樣的位次。對“繼承權的實現方式”這一內容,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和掌握。第一,繼承權的兩種實現方式──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遺囑繼承是指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方式,其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其前提是所立遺囑必須是有效遺囑。一般情況下,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同時還要注意遺囑繼承與遺贈的區別。第二,充分感悟遺產分配原則包括繼承權平等原則和權利義務一致性原則,在生活中要注重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繼承權發生爭議的時候”是本課的重點,學會正確解決繼承權爭議問題和依法維護繼承權是本課學習的落腳點。我們應該體會出兩點:一是懂得繼承人應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解決繼承問題;二是明確當自己的繼承權受到侵犯時,要積極尋求法律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