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民族大家庭》
第一部分 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設計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級教材的設計是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民族生活,而從學生生活的擴展來看,他們開始關注到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講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將本單元主題確定為“民族大家庭”,把有關民族的內容引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
本單元教學目的是立足于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識,增進民族情感,樹立民族意識。民族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領會,教材編者作了努力嘗試,引用了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歷史資料和典故,把民族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緊扣當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勢,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二.教材設計分析:
本單元重在對學生進行民族意識的培養。在教材具體內容的選擇設計上,注重了:
序言選擇中學生的事例切入,主要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關注民族問題,形成一定的學習欲望,由此導人到教學主體內容中去。
第一節“多民族的大家庭”,重在感受和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代表性地了解一些民族的具體情況,簡要介紹中華民族的歷史,從而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中,讓學生重在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構成偉大的中華民族,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各民族彼此之間血脈相通,命運相系,文化相連。
第二節“和睦的大家庭”,該節主要是圍繞我國各民族的關系展開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各民族之間是團結和睦的。第一節“多民族的大家庭”是從靜態角度了解我國的民族,第二節“和睦的大家庭”則是從動態的角度關注我國的民族。教材設計了“平等團結的民族關系”“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兩個小主題,主要闡述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第三節“傳承民族精神”,主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傳承民族精神,并以實際行動為偉大的祖國做貢獻。教學中要適當讓學生了解和把握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及民族精神,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然后自己進行闡述或展示,最后要落實到第68頁的課堂討論:“熱愛祖國,我們中學生可以怎樣做”上來。
三、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半學期的新課程探究與學習,從學習策略來看,學生們對新課程的理念與學習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從知識層面來看,學生在7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第3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中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和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中的《草原風情》內容,對民族的概況有了初步的知識積累;但民族的內容比較抽象,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重在幫助學生通過事例和活動參與,用盡可能多的材料和事例及閱讀拓展內容,來幫助和啟發學生認識我國的多民族狀況,了解各民族的關系,認識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實效性。
四、本單元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本單元的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科學的整合,主要落實以下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