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民族大家庭》
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第一節)
國家的穩定和繁榮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團結合作,艱苦創業,共同發展;(第二節)
了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第三節)
五、本單元知識體系框架和課時安排: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教材的針對性,突出民族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在結合教與學的基礎上,本單元的教材框架,定為3節:第一節“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節“和睦的大家庭”,第三節“傳承民族精神”和單元活動課。
單 元 內 容 課 時
民族大家庭 第一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1課時
第二節“和睦的大家庭” 2課時
第三節“傳承民族精神” 1課時
單元活動 主題班會 1課時
第二部分 每課時具體教學設計思路
(附:各課時簡案,本教學設計參考和借鑒了其他老師的備課資料)
第一課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我國民族的概況。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悟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大家庭,激發學生對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
能力目標:通過討論、活動、實踐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
教學難點:民族的內容比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內容呈現給學生
三、設計思路與過程:
教師:通過對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民族問題, 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一節《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師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學生一起唱。
老師:你熟悉這首歌嗎?它的主題是什么?
學生回答:《愛我中華》。
老師:歌曲中唱到我國有56個民族,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活動環節:查閱相關資料,盡可能多地說出我國56個民族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師將一幅中國地圖貼在黑板上,要學生將少數民族的名字貼在相應的地方。可以分組進行。
如果有錯的地方,老師可以選擇讓其他的學生進行糾正,然后老師總結。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讓學生直觀感受: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分布區域……)
老師:在完成上述內容后,我們把教材打開到第56頁,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請查找資料完成下表(也可另選其他民族)的內容”。
學生填寫,教師指導,補充完整
老師:從剛才的表格中,我們了解到:我國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但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是56個兄弟民族的總稱。
信息平臺:了解中華民族的形成;
說一說: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 的名稱由來和表達的含義
學生發言:略。教師:小結引申
觀察教材57
頁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國大家庭燦爛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