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競爭?合作?》教學設計
東山縣康美中學 沈云生
教材分析
《競爭?合作?》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教學內容。本框由兩目內容組成。第一目是平等競爭。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競爭的作用,克服忌妒心理,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學會遵守道德和法律平等參與競爭,以便讓學生今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個人得到更好的發展。第二目是合作共享,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合作與共享的關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認識合作可以有利于發揮集體的力量戰勝困難,對事業的成功有促進作用。
此外,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發揮競爭的積極作用,克服競爭的消極影響,樹立學生敢于競爭的勇氣,提高學生善于競爭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競爭過程中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公平競爭,在競爭的時代潮流中鍛煉身手。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樂于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與他人友好共同生活。
課標透析
本框題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理解合作與共享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學生分析
1、針對現代社會的要求。21世紀是一個充分合作的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烈呼吁我們要“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21世紀也是充滿競爭的世紀,競爭已經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此,從小開始就應該培養孩子能夠正視競爭、勇于競爭、善于競爭的勇氣和能力。
2、針對青少年不善競爭的現狀。由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在競爭中容易為了一時的勝利而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對競爭在觀念上存在誤區,如把競爭理解為“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等,不知道如何去競爭,甚至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去壓倒別人。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競爭。
3、針對青少年不善合作的現狀。學會合作是21世紀我國青少年教育的主題之一,與人彼此協作的能力也正是當代青少年所欠缺的,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尤為突出。由于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較為明顯,缺乏合作意識,缺乏集體主義觀念,所以教師有必要強化對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新課程積極關注探究性學習,強調教學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生活實際。而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諱簡單說教,“這種教育應該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學習,這樣才有效” 。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使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回歸熟悉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的體驗中孕育形成正確的思想,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采取創設情境法和引導討論法。
創設情境法是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領悟知識,感悟道理,升華境界。
引導討論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圍繞本課的主題進行討論,完成激情——明理——導行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在設計、引導討論時,引導學生辨是非、明事理,堅持知行合一。發揮教學民主,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