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競爭?合作?》教學設計
講述老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同事之間的合作,談通過合作提高教學水平,幫助自己走向事業的成功。
(點撥學生的發言,交流在學習生活、文體活動等方面的合作經歷,談收獲)
歸納: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有克服困難的力量。合作,是事業成功的土壤。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合作共享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老師談自己的合作經歷與收獲體現教學回歸學生熟悉的生活,突破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在情感激發學生與人合作的愿望。]
◆歸納小結
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心得體會?你還有什么困惑需要大家幫助解決?(學生談學習感受,傾聽學生的發言)
歸納:社會生活充滿競爭,競爭對我們有利有弊,我們要積極利用競爭促進自己的發展,學會在公平中競爭;同時我們更需要合作,祝愿大家在合作中取得成功!最后我們來一起玩游戲。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競爭、合作對我們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情感和行動上敢于競爭、愿意合作。]
◆情感升華
播音樂:讓我們一起聽付笛生的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
學生開展游戲:在一張報紙上,我們能站多少人?
宣布比賽規則:在地上放一張報紙,讓兩個小組的同學參與,看哪個小組站上去的人多,不能借助工具。
(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比賽,在游戲中結束本節課)
◆拓展延伸
課后作業:今天(12月10日)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 242 天,請你以“合作和競爭”為主題,以四人為一組,開展手抄報制作比賽。
教學小結與反思
本教學設計,我認為比較成功之處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在本節課我通過給學生展示舞蹈《千手觀音》的畫面,開展辯論,小品表演,心理診斷、做游戲和欣賞音樂等教學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做到讓教學回歸學生的實際生活。
回歸生活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本教學設計中,我讓學生回顧校園活動比賽,交流自己身邊的競爭現象,探討自己與人合作的經歷和收獲,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了解探討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而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發展自我。
三、教學過程充滿人文關懷。
新教材具有人文性,這一點從教材編寫的內容可以看出。那么作為新教材的教學者——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在教學設計中我用“讓我們一起聽”、“讓我們一探討”和“請您評析”等語言,用這樣的語言,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滿足學生被尊重的心理需求,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
細細想來,在本教學設計中,有一些設計內容有待于今后不斷去完善。比如,如何在一節課時間處理課堂預設與活動生成的關系。在教學設計內容中采用什么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問題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中深入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