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月相
下面,我們就用課件來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變化的規律。
說明:太陽光在右邊,中間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應位置的月相。
當月球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時,我們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們把它叫做新月(朔)。
然后逆時針轉過1/8圈,我們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
再轉過1/8圈,當日地月三者垂直時,我們看到月球的右邊是亮的,我們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東右西,所以右邊亮的我們把它叫做上弦月。
再轉過1/8圈,我們看到右邊亮的范圍變大了,有點凸出來,我們把它叫做凸月。
再轉過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條直線上,但我們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們把它叫做滿月(望)。
接下來按這個規律請學生回答——再轉過1/8圈,月球的左邊虧了一點,但還是凸出來的,叫凸月。再轉過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邊(西邊)變成一半亮了,我們叫做下弦月。再轉過1/8圈,右邊又虧了一點,又變成了峨嵋月,但是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區別開來,我們把它叫做殘月。再轉過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又變成了新月。
通過剛才實驗和動畫的演示,月相變化是怎么形成的?
這樣,月球繞著地球跑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有29.53天,我們叫做農歷月,又叫朔望月。
農歷上規定,當月球是新月的時候是初一,月球滿月的時候是十五或十六。
【思考】為什么會有兩個日子?——月球繞地球轉的周期不是30天,所以日歷里面安排的農歷月有時候是29天,有時候是30天,所以,滿月的日子變成了十五或十六。
注意觀察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滿月, 滿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間的月相,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
那么aceg四個位置之間的月相又是農歷多少呢?
聽老師介紹,對照多媒體的課件理解并記憶。
月球本身不發光。
月球和地球不停地公轉和自轉,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總結:月相的變化始于西緣,結束于東緣。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滿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很好,大家這堂課都表現的很出色,下面就來考驗一下大家。
1、判斷下面各圖分別是什么月相。一個一個出現月相。
2、兩個同學在學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別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說出它們分別是農歷多少嗎?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斷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還是少了;再判斷過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介紹月相與生活的聯系
你可以利用月相干什么?
我國農歷突出了適應農村,反映氣候、季節變化周期的二十四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學生回答。
根據月相規律回答。
根據“上上西,下下東”判斷。
注意理解:上上西、下下東
上弦月出現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邊的天空西側亮
下弦月出現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東邊的天空東側亮
根據月相判斷農歷時間;
根據月相的空間位置判斷方向;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呢?
【課件演示】老師帶頭,新月,朔,初一,日、月、地。然后按逆時針的方向轉動月球,學生一起回答……峨嵋月——上弦月,西邊亮,初七初八,日地月垂直-—凸月-—滿月,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凸月-—下弦月,東邊亮,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垂直—-殘月-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