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2課時)
第3節 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恒(2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了解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的區別
2、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了解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各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過具體化學反應分析,了解化學方程式包含的意義。了解書寫化學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則,初步學會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配平
4、在了解化學方程式意義的基礎上,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反應物量和生成物量之間的計算。通過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練習,規范解題格式
重點難點: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復習引入:寫出下列各反應文字表達式,并觀察這些反應有何不同?
一、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可以表示為 a+b+…=x
舉例說明。碳和氧氣、硫和氧氣、氫氣和氧氣反應
2、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
可以表示為 x=a+b+…
舉例說明。水的電解、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分解等
(其它再介紹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
可以表示為:a+bc=b+ac
演示實驗:鐵與稀硫酸、鐵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
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可以表示為:ab+cd=cb+ad
演示實驗: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
二、質量守恒定律
演示:⑴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寫出該反應的表達式,并說明裝置特點)
⑵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注意觀察,并填表。
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思考: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結合該反應的特點)
微觀解釋:如圖2-34所示,以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為例。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既沒有改變也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
2課時
三、化學方程式――用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來表示。
以硫和氧氣反應為例來說明:
文字表達式 硫 + 氧氣 二氧化硫
化學方程式 s + o2 so2
它可以表示為:⑴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了什么物質?
⑵表示反應在什么條件下進行
⑶表示各物質間原子和分子的個數比
⑷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書寫: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步驟――⑴在式子的左右各寫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之間用“-”相連
⑵配平反應,并檢驗
⑶注明反應的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注意條件的使用場合)
主要有↑、↓、△、高溫、點燃、通電等條件
練習: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硫、碳、鐵和磷在氧氣中燃燒;
寫出鐵和硫酸、鐵和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