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課 題第4節 生物是怎樣呼吸的
日 期教學目標1、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比較,認識空氣中氧氣對生物體生命活動的意義。了解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2、了解動物的呼吸。3、了解植物的呼吸,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4、了解呼吸作用為人體內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重點難點重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作用。難點: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呼吸作用。【引言】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陳代謝。呼吸就是生命的標志。生物只要活著,就要不停地呼吸。吸入外界地新鮮空氣,呼出體內地廢氣。那么,這種氣體交換在生物體內市怎樣進行的呢?一、人體的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問1】人通過呼吸,氣體的成分有什么變化? --呼出的氣體氧氣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同時水汽的含量也明顯增加。【問2】你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用澄清石灰水和白色的硫酸銅粉末。【講述】人體的氣體交換是在呼吸系統內進行的。【讀圖】我們來認識一下人體的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構成?這些器官分別有什么作用?1、人體呼吸系統的構成:呼吸道:鼻腔--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通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和氣管--氣體的通道,由軟骨作支架支氣管--管壁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塵和細菌肺:肺泡--氣體交換的場所;特點:數目多、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布滿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有利于氣體交換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彈性。【補充】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右支氣管進入左、右兩肺,形成樹枝狀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許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 2、呼吸運動:呼氣和吸氣使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的活動而產生的。吸氣時,膈肌收縮,橫膈扁平,外肋間肌收縮,內肋間肌放松,肋骨向上升及向外移,胸廓擴大;胸腔內的壓力減小,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流進入肺部。呼氣時,過程與之相反。【補充】為什么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胎兒的身體在母體內處于蜷縮狀態,胸腔很小,肺內沒有空氣。嬰兒剛出生時,由于環境的變化,胸廓突然擴大,肺也隨著擴張。這時候,嬰兒才第一次吸入空氣。吸氣之后,與吸氣有關的肌肉舒張,胸廓就縮小,肺隨著回縮,迫使肺內的部分氣體排出體外。當氣體由肺排出,經過喉部,沖擊喉腔中的聲帶時,引起聲帶的振動而發出聲音——嬰兒的第一次“啼哭”。這就是嬰兒總是“啼哭”著來到人間的緣由。3、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靜脈血中的少。因此,靜脈血流經肺泡外的毛細血管時,如圖所示,氧便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同時,靜脈血里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中。經過這樣的氣體交換,靜脈血就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氧從肺泡進入血液以后,絕大部分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通過體循環,將氧輸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里。 【思考】呼吸時,吸進的空氣都能在肺部進行交換嗎?--不能全部。呼吸的全過程包括哪幾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