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物質的構成
第4節 物質的構成
教學目標:
1.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確認分子比細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間存在空隙,能列舉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的現象。確認不同的物質,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知道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擴散現象。確認固體、液體、氣體都能發生擴散,能列舉反映固體、液體、氣體擴散的現象和事實,能用分子的運動解釋擴散現象。理解擴散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能敘述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分子間存在空隙。擴散現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引入一:提出物態變化中的許多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學習物質構成。
引入二:細胞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甘蔗汁從甘蔗的細胞中壓榨出來,說明甘蔗細胞中含有多種物質,那么,存在于甘蔗細胞內的糖和水等物質又是由什么構成呢?
學生實驗:觀察蔗糖的三個實驗(觀察方糖、觀察碾碎的方糖、觀察糖水)。讓學生一步步考慮,最后根據水變甜的事實,確認蔗糖沒有消失,在水中以極小的微粒存在,從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構成的結論,把學生引入物質的微觀世界。
分子——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對比或比喻的手法,如:
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數如果讓人去數,每秒種數一個,要數幾十億億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與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與地球之比。
⑶2500萬個水分子排列起來才只有1厘米長,而同樣數目的乒乓球挨個排列起來有750千米長,相當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線距離。
二、分子之間有空隙
兩個演示實驗:(前一個是主實驗,后一個是輔助實驗)
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實驗時:用有刻度的小試管。
黃豆和芝麻混合的實驗總體積減少,其實跟兩種顆粒之間存在著空隙有關,又跟兩種顆粒的大小不同有關,所以應選用顆粒大小差異較大的,實驗效果就較明顯。當然模擬實驗只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某個道理,它與所要說明的道理之間并不存在著簡單的因果關系。我們不能認為,因為黃豆和芝麻之間有空隙,所以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說與黃豆和芝麻混合的現象相類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兩者混合時,由于分子填補了這些空隙,所以總體積就會減少。
討論:四人小組討論,每一組上報討論結果,并要列舉固體、液體分子間的空隙大,還是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教師歸納。
三、分子處于不停地運動中
氣體的擴散實驗:打開香水瓶蓋,讓學生聞氣味。使學生認識到氣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著,這個實驗簡單易做,而且直觀性和形象性強。也可改為在教室里噴灑空氣清新劑或點燃衛生香,讓學生聞氣味。
什么叫擴散?進行氣體擴散的微觀解釋,符合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
液體的擴散實驗: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實驗。應當用注射器將紅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讓學生觀察紅墨水向周圍散開的現象。紅墨水在水中擴散的實驗需要較長的時間,可以在開始上課時將紅墨水注入水中。兩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熱水,讓學生發現紅墨水在兩杯水中散開的快慢跟溫度的高低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擴散是由分子的運動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