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鹽通性的講解
應用年級:初三酸堿鹽一章可以說是對整個初中化學知識的運用和綜合。它在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酸、堿、鹽基本性質的講解,總結出學習無機化學的規律,即通過對一個具體事物的研究,掌握規律,繼而得出一類事物的性質,這對我們學習知識,尤其是學習化學這門課程有著很好的啟迪作用。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酸堿鹽進行講解。一、準確掌握酸、堿、鹽的概念,明確它們的本質區別酸堿鹽一章的概念較多,能否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酸、堿、鹽的前提條件。1.酸及酸的通性對于酸的定義,我們說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h+。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陽離子”、“全部”、“h+”幾個關鍵字。下面我們以常見的硫酸和鹽酸為例來說明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鹽 酸
硫 酸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鹽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硫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金屬+酸→鹽+氫氣 zn+2hcl=zncl2+h2↑zn+ h2so4 =znso4+h2↑ 堿性氧化物+酸→鹽+水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堿+酸→鹽+水naoh+hcl=nacl+ h2ocu(oh)2+h2so4= cuso4+2h2o鹽+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 +2hcl注意:(1)在‘金屬+酸→鹽+氫氣’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鹽酸,不能是濃硫酸或硝酸。因為濃硫酸或硝酸都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不能生成氫氣而生成了水;金屬是指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活潑金屬,排在‘氫’后的金屬不能置換酸中的氫。(2)通過金屬跟酸的反應情況導出金屬活動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反應越劇烈,所需時間越短。(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為干燥劑。硫酸還具有脫水性,它對皮膚或衣服有很強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切不可把水倒進濃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濃硫酸里,水的密度較小,會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會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向四處飛濺,容易發生事故。2.堿及堿的通性與酸雷同,我們可以將堿定義為: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離子。這里我們也要特別注意的是“陰離子”、“全部”、“oh-”幾個關鍵字。下面我們以常見的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為例來說明堿的通性。
常見的堿及堿的通性
堿的通性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堿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氫氧化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氫氧化鈣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無色酚酞試液變紅。酸性氧化物+堿→鹽+水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酸+堿→鹽+水naoh+hcl=nacl+h2oca(oh)2+h2so4= caso4+2h2o鹽+堿→另一種鹽+另一種堿2naoh+cuso4=na2so4+cu(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注意:(1)只有可溶性堿才能跟一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這些非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多數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2)鹽和堿反應時,必須兩者都是可溶的,且生成物之一是沉淀,反應才能進行。(3)書寫堿跟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關于這類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人感到很困難,為此,可先寫出非金屬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含氧酸的化學方程式,再以含氧酸和堿相互交換成分寫出生成物。兩式合并成一個化學方程式。如,三氧化硫跟氫氧化鈉反應:3.鹽及鹽的性質對于鹽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即酸堿電離后離子交換生成了鹽和水。比如,我們把nacl看作是hcl和naoh電離后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