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酸堿性(精選5篇)
物質的酸堿性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物質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2、說出典型的強酸和生活中常見的弱酸性物質,確認強酸具有腐蝕性,說出典型的強堿和生活中常見的堿性物質,確認某些堿性物質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會用石蕊試液測定物質的酸堿性,知道物質酸堿性強弱可用ph值的高低來表示,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4、知道物質酸堿性強弱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及酸雨對環境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二、教學重點:
認識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物質酸堿性及酸堿性強弱測定方法。
三、教學難點:
對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認識;ph的大小與物質酸堿性強弱的關系。
四、教具:
相關實驗器材及器具,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學習小組)、討論、實驗等。
七、教學過程:
<一>、酸性物質
1、引言:鋼鐵、化肥、塑料、食品、藥物等的生產過程中經常要用到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是兩類基本的物質。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鹽酸,沒有它,我們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種食物;若胃酸含量過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堿性的藥物進行治療。
2、設疑激趣:(1)你對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還有哪些認識?(2)你能說出哪些物質呈酸性、哪些物質呈堿性嗎?以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能說對相當一部分(鼓勵之)。
3、實驗:取一瓶食醋,倒一點在燒杯中,示范一下聞藥物氣味的方法,然后請每一探究小組學生聞一聞食醋的氣味。回答:有酸味。
4、講解:(1)用手輕輕扇動瓶口使氣味飄進鼻孔來,同時告訴學生:實驗室里的化學藥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聞,更不能用嘴嘗,這是一個操作規范。(2)食醋是一種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鹽酸、硝酸、硫酸,指出它們是常見的強酸。
5、提問:你們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學生回答后指出這些水果中均會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質,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強——叫弱酸性物質。
6、實驗: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讓一學生聞聞有沒有酸味,回答:沒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質(下面的實驗驗證),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質都有酸味。
7、實驗:課本p141的濃硫酸強腐蝕性實驗演示,得出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濃硝酸也有強腐蝕性。
8、講解:萬一不小心粘有濃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堿性物質
出示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氨水及一些堿性物質:小蘇打、純堿、洗滌劑等物質。
1、讀圖:p141圖4-50、圖4-51,認識一些強堿和弱堿性物質。
2、設問激趣:你們知道清洗脫排油煙機的工人師傅用是的什么藥品嗎?(討論:大多數不知道)
3、探究實驗:p142堿性物質的去污能力。
4、問:現在你們知道剛才提的問題了嗎?(答:知道,是堿性物質。教師指出:大多數是純堿)
5、歸納:某些堿性物質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滌劑。但強堿有腐蝕性,使用時要小心。
<三>、物質酸堿性的測定
ⅰ、用石蕊試液判斷物質的酸堿性
出示紫色石蕊試液,叫學生拿出探究小組桌上的石蕊試液,請他們辯別顏色。
1、探究實驗: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分別滴入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鹽酸和石灰水中;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二氧化碳氣體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各種不同的洗滌劑中。
2、探究結果匯報:(表揚)
3、得出結論:通過比較實驗現象差異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ⅱ、用ph判斷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1、探究小組討論:使用石蕊試液判斷物質酸堿性的優缺點。
2、講解: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的必要性。
3、課件演示:“由于土地的鹽堿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4、演示:用ph試紙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方法及規范的操作方法介紹。
5、探究實驗:請各探究小組分別測出下列物質的ph值:1%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10%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純水、食鹽水等(教師巡視,幫助糾正他們的錯誤操作)。
6、探究結果匯報。
7、討論:從上面實驗中你們能歸納出哪些有規律性的知識?
8、閱讀p143-144找出規律。
9、實驗p144:一半探究小組做1-5,另一半做6-10。
10、結果匯報。
11、閱讀p145:“我們身邊物質的ph”。
<四>、小結:
兩類基本物質
<五>、鞏固訓練:
1、用ph試紙測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
2、某物質的溶液用ph試紙測試顯紅色,若滴入石蕊試液,此時石蕊顯 色。
3、純水、食鹽水的ph= 7,呈 性。
<六>、作業布置
物質的酸堿性 篇2
詳細介紹:
一、教學目標:二、教學重點:三、教學難點:四、教具:五、課時安排:2課時六:教學方法:七、教學過程:141的濃硫酸強腐蝕性實驗演示,得出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濃硝酸也有強腐蝕性。141圖4-50、圖4-51,認識一些強堿和弱堿性物質。142堿性物質的去污能力。143-144找出規律。144:一半探究小組做1-5,另一半做6-10。145:“我們身邊物質的ph”。
兩類基本物質
色。7,呈性。
初一《物質的酸堿性》--
物質的酸堿性 篇3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與定位
在學完酸和堿之后,學生已經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劑能指示出溶液的酸堿性,但是對于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還沒有認識,石蕊、酚酞等指示劑能否指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現在,物質的酸堿性即ph的大小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了解溶液的ph有不容忽視的實際意義。
根據目前學生學習條件不足、資源缺乏等具體情況,本課題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實踐為輔。由于學生整體素質較差,教學設計注重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配套學案設計注重階梯性,在學生探究過程中起到提綱的作用。課堂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化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使他們逐步養成關注社會、關注環境,從化學的角度分析、認識社會現象的習慣。
二、教學相關資源
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網絡中有關ph與生活的內容。
3、儀器和藥品:ph試紙、玻璃棒、20%和0.1%氫氧化鈉溶液各一瓶、20%和0.1%鹽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無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潔精、潔廁劑、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
三、課前準備工作
1、網絡中有關“ph與生活”的內容,教師和有條件的學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兩份。其中一份張貼在實驗室。
2、分組實驗儀器:ph試紙、玻璃棒、20%和0.01%氫氧化鈉溶液各一瓶、20%和0.01%鹽酸各一瓶、紫色石蕊、無色酚酞、(以下分四組)泥土、雪碧、洗潔精、潔廁劑、肥皂水、自來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廚房清潔劑等。
3、學生自帶生活中的常見物質,不限種類。
四、教學設計的方案
1、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的酸堿強弱可用ph的高低來表示。
2、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的酸堿性的強弱。
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實驗與探究實驗提高操作、觀察、記錄數據、思維等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形成關注社會、保護環境的科學態度,以及求實、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ph、會測定物質的酸堿度。通過對比實驗與探究實驗提高操作、觀察、記錄數據、思維等能力,初步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
教學難點:
了解生活中物質的酸堿性。培養學生初步形成關心社會、關注社會、保護環境的科學態度,以及求實、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你們聞過醋的味道嗎?什么味道?你還嘗過哪些有酸味的東西?這些都是酸。我們身邊吃的用的物質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堿性的?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如何?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主題。
【板書】課題
【提出問題】現在蓋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堿。可以嘗味道嗎?(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地測定物質的酸堿性?(學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變紅,有的有酸味的物質很酸,有的微酸,通過石蕊可以區分嗎?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區分出酸或堿的強弱程度呢?(ph)
【投影】學習目標。我們先認識ph。
【閱讀】學生閱讀p61頁,講出所了解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
【板書】(或投影)
一、ph是表示物質的酸堿性的強弱程度的,簡稱酸堿度。
1、ph的范圍是0~14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
3、ph越小酸性越強,反之ph越大酸性越弱。
【投影】認識ph
【設問】如何測定溶液的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師簡要解答)
【演示】兩名學生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學生活動一】測定不同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ph并記錄。
【討論】學生分組討論所測得的ph與濃度的關系。
【投影】投影學生實驗結果并討論。強調:①酸越濃,ph越小;堿越濃,ph越大。②兩種不同濃度的鹽酸濃度差別很大,但ph差別很小。
【學生活動二】分組測定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并記錄。
【投影】匯總學生實驗結果并投影。
【討論】
①將可食用與非食用物質的ph比較,有何結論?(酸性或堿性太強的物質即ph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們有強烈的腐蝕性)
②將酸性物質按ph大小進行排列,有何結論?(酸味越濃的物質酸性越強,ph越小;堿性越強的物質ph越大。)
③你調查到生活中哪些與ph有關的知識?
【板書】師引導學生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類,學生講述教師板書:
二、ph與生活
1、ph與人體健康
人體體液的ph是7.35~7.45時正常;
人體體液的ph<7.35時,處于亞健康狀況;
人體體液的ph=6.9時,變成植物人;
人體體液的ph是6.85~6.45時死亡。
如何測定自身體液的ph是否正常?
如何調整體液的ph?常吃的食物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堿性的?
酸性食物(20%):肉、蛋、……
堿性食物(80%):蔬菜、水果、……
2、ph與美容
3、ph與內衣
4、ph與酸雨
5、ph與土壤
6、ph與養魚
7、……
【小結】以上討論涉及了工業、農業、環境、人體健康等各個方面,(請學生翻開課本63頁)說明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生活中有重要意義。
【練習】見講義,投影解答。
1、月季花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某同學給月季花施肥前,對下列氮肥溶液的ph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表:
化肥名稱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氨水溶液的ph78811
該同學最好選用( ) a、尿素b、碳酸氫銨c、硫酸銨d、氨水2、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物質食醋牙膏食鹽水肥皂水火堿液ph3971013
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射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性)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瘙癢,甚至疼痛。要消除這種癥狀,可在叮咬處涂抹下列物質中的( ) a、牙膏和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堿液 d、食醋【學生自我小結】投影要點,發隨堂小測。【隨堂檢測】1、溶液的酸堿度常用 表示.2、ph的范圍是 。3、ph<7時,溶液顯 性,且數值越小,酸性越 。4、ph=7時,溶液顯 性。5、ph>7時,溶液顯 性,且數值越大,堿性越 。6、同學測定了一些食物的ph如下。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蕃茄橘子雞蛋清牛奶玉米ph43868
a、病人適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雞蛋清都顯堿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強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作業】1、測定家中常用物質的ph。2、完成課本習題第1、2、7題。學案設計主題:我們身邊物質的酸堿性班級 姓名 問題:1、你知道生活中我們吃的和用的一些物質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堿性的?2、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簡單又方便地測定物質的酸堿性?3、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時僅知道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是不夠的,經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堿強弱程度,那么怎樣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呢?學習目標:1、物質的酸堿性強弱可用ph的高低來表示。2、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的意義。讀一讀:(課本61頁)講一講:說一說你在課本上了解的內容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自己動手實驗,測定周圍物質ph,并填表:組別 物 質 ph 酸堿性 (酸性/中性/堿性) a 組 橘 子 汁 自 來 水 洗 潔 精 自帶物質 b 組 汽 水 校園里的土壤 立白洗衣粉 自帶物質 c組唾 液 肥 皂 水 番 茄 汁 自帶物質 d組牛 奶 廁所清潔劑 廚房清潔劑 自帶物質
議一議:將上述物質進行歸類,并按ph的大小排列:物質名稱 ph 酸堿度 物質名稱 ph 酸堿度
交流一下你所了解到的與生活中的物質的ph相關的知識練一練月季花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某同學給月季花施肥前,對下列氮肥溶液的ph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表:化肥名稱尿素碳酸氫銨硫酸銨氨水溶液的ph78811
該同學最好選用( )a、尿素 b、碳酸氫銨 c、硫酸銨 d、氨水讀一讀:(閱讀課本62頁~63頁了解常見物質的ph及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自我小結和檢測。作業:1、測定家中常用物質的ph。2、完成課本習題第1、2、7題。五、教學后記本節課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學生通過探究不同濃度的酸、堿溶液的ph,從數據上直觀地了解到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與ph的關系,為以后高中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其二是充分發掘生活中物質的ph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課有很多學生意猶未盡向老師要ph試紙帶回家;有的女同學對洗發水、洗面奶等的酸堿性特別感興趣,教師這時趁機啟發其對下一課時酸堿性與頭發的關系進行研究。不足之處,一是學生學習程度差異較大,探究時間和討論時間有別,所以教學時間緊迫,當堂檢測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建議有條件的可將ph與生活的討論內容投影或讓學生在課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閱或閱讀事先張貼在實驗室內的資料。二是大多數學生沒有電腦或沒有條件上網,所以有關ph與生活的資料準備主要是教師完成,學生參與度不高,盡管學生很感興趣。
物質的酸堿性 篇4
§4—6物質的酸堿性
[教學目標]:
1、 知道物質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2、 說出典型的強酸和生活中常見的弱酸性物質,確認強酸具有腐蝕性。
3、 說出典型的強堿和生活中常見的弱堿性物質,確認某些堿性物質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4、 知道物質的酸堿性強弱可用ph的高低來表示。
1、 會用石蕊試液測定物質的酸堿性。
2、 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教學重難點]:
知道物質有酸性和堿性物質及與生活的聯系,學會使用石蕊試液測定物質的酸堿性,學會使用ph試紙測定物質的酸堿性的強弱,知道ph的意義。
酸具有酸性,但酸性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堿具有堿性,但堿性的物質不一定是堿。
[教學準備]
食醋、鹽酸、硫酸、硝酸、濃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石灰水、試管、ph試紙、石蕊試液、玻璃棒。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我們學習了哪些物質的特性?
今天我們學習物質的另一種性質——物質的酸堿性。
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是工農業生產上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如鋼鐵、化肥、塑料、食品和藥物的生產,都離不開它們。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呈酸性或堿性的物質,我們大家一起來談一談你們對酸性物質的認識。
你們聞過食醋嗎?
讓一位同學上來演示聞食醋。
談感受。
這樣做對嗎?
如何避免對人體的傷害?
讓一位同學上來演示正確的聞食醋方法。
食醋是一種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食醋、橘子汁、番茄醬、蘋果、檸檬汁也都含有某些酸性物質,具有一定的酸性,是常見的酸性物質。
以上這些酸性物質有酸的味道或酸的氣味,但不是所有的酸性物質都有酸味。
熔點、凝固點、沸點、溶解性。
如食醋、鹽酸、硫酸、檸檬
聞過。
學生演示:學生把鼻子湊過去聞。
有點酸,嗆鼻。
用手扇動,讓少量氣體進入鼻腔。
實驗結論:食醋的氣味是酸的。
通過從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對物質酸堿性確定的渴望。
通過聞身邊最熟悉的食醋實驗,了解聞氣體氣味的正確方法幾規范實驗操作。
通過介紹成見的物質蘋果、橘子等是弱酸性物質,
不同的酸性物質,酸性有強有弱。
出示硫酸、鹽酸、硝酸的樣品,它們是工農業上常用的三大強酸。
演示實驗:用濃硫酸在濾紙上寫字,紙的顏色有什么變化?在用玻璃棒戳紙的不同部位,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
說明了什么?
注意:濃硫酸不能沾在皮膚上,如果不慎沾在皮膚上,應立即用干布擦去,再用水沖洗。
用濃硝酸做實驗也有同樣的結果,強酸具有腐蝕性。結合犯罪用濃硫酸毀容的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并體會強酸的腐蝕性。
實驗結果:用濃硫酸寫過字的地方變黑,而且容易戳破。
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
通過濃硫酸腐蝕白紙的實驗,了解濃硫酸的性質,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善于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出示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
讓學生說出狀態和顏色。
生活中還有哪些堿性物質?
如不同的堿性物質,堿性的強弱不同,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等是強堿。各種洗滌劑是弱堿。
洗滌劑有何作用?
某些堿性物質有去污能力。
濕布擦干凈嗎?(不干凈)
燒堿擦干凈嗎?(干凈)
注意:戴上手套做這個實驗,如果有燒堿溶液粘在皮膚上,立即用水沖洗。
實驗結果:燒堿溶液容易去油污。
說明:某些堿性物質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做洗滌劑。
注意:強堿和強酸一樣,有很強的腐蝕性,使用時要小心,不能直接接觸。
白色、固態顆粒狀。
小蘇打、純堿、各種洗滌劑等它們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堿性。
洗滌去污。
學生實驗:用濕布擦沾有油污的瓷磚;用燒堿溶液擦沾有油污的瓷磚;
通過擦沾有油污的瓷磚,既讓學生了解堿性物質的去污能力,又讓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活動,理論聯系實際。
在我們周圍除了酸性和堿性物質外,還有不呈酸性也不呈堿性物質,即中性物質,純水是一種中性物質。
補充中性物質,增強知識之間的聯系。
如何判斷物質是酸性還是堿性?
這個方法有何缺陷?
出示石蕊試液,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種新的物質:紫色石蕊試液。
將石蕊試液加入水中,觀察顏色變化。
將石蕊滴入稀鹽酸、稀硫酸中觀察顏色變化。
將石蕊滴入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溶液,石灰水中。觀察顏色變化。
結論: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在中性溶液不變色。
利用紫色石蕊試液的顏色變化來判斷物質的酸堿性是簡便的方法。
嘗一嘗。
有腐蝕性的物質不能嘗。
現象:顏色不變,還是紫色。
變成紅色。
變成蘭色。
通過探討石蕊試液的使用,以此來判斷石蕊試液的酸堿性。
在前面的實驗過程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石蕊美中不足的地方?
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胃液酸性要達到一定的強度,酸性太強或太弱,對身體都是不利的。
要知道酸堿性的強弱怎么辦?
引出ph試紙,由試紙和比色卡組成。
ph試紙遇到酸堿性強弱不同的物質會顯示不同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就知道ph值是多少。
閱讀ph試紙的使用方法。
我還想測另一種溶液的ph值怎么辦?
ph是如何反映酸堿性強弱程度的呢?
ph通常的范圍:0---14
ph<7酸性
ph>7堿性
ph=7中性
你得出什么結論?
攜帶不方便。
不能區分酸堿性的強弱。
讓一位同學上來演示如何測定一種溶液的ph值。邊講邊做,提示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液體,滴在試紙上,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換一頭、洗一下(要擦干)
ph值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堿性越強。
通過探討石蕊試液的作用和局限性,指出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必要性。
通過演示使學生了解ph 試紙的作用和掌握使用ph 試紙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方法。
分下ph試紙,讓學生回家測唾液、尿液、汗液、肥皂水、橘子汁、蘋果、洗衣粉的ph。 通過學生自己測定各種物質的ph,使學生了解身邊物質的酸堿性,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不要提出酸和酸性物質的區別,主要讓他們了解酸性和堿性,不要進行知識的深化,只要讓學生知道幾種簡單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在演示實驗中,顏色的對比時候要注意蘭色和紫色的區別,這一點學生有時較難區別。
物質的酸堿性 篇5
一、教學目標 : 1、知道物質有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2、說出典型的強酸和生活中常見的弱酸性物質,確認強酸具有腐蝕性,說出典型的強堿和生活中常見的堿性物質,確認某些堿性物質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會用石蕊試液測定物質的酸堿性,知道物質酸堿性強弱可用PH值的高低來表示,會用PH試紙和標準比色卡測定物質酸堿性的強弱。 4、知道物質酸堿性強弱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及酸雨對環境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二、教學重點: 認識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物質酸堿性及酸堿性強弱測定方法。 三、教學難點 : 對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認識;PH的大小與物質酸堿性強弱的關系。 四、教具: 相關實驗器材及器具,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方法: 探究式(五人探究學習小組)、討論、實驗等。七、教學過程 :<一>、酸性物質1、引言:鋼鐵、化肥、塑料、食品、藥物等的生產過程中經常要用到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是兩類基本的物質。如:人的胃液里就含有胃酸—鹽酸,沒有它,我們就不能有效地消化各種食物;若胃酸含量過多,又容易得胃病,需用含堿性的藥物進行治療。2、設疑激趣:(1)你對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還有哪些認識?(2)你能說出哪些物質呈酸性、哪些物質呈堿性嗎?以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能說對相當一部分(鼓勵之)。 3、實驗:取一瓶食醋,倒一點在燒杯中,示范一下聞藥物氣味的方法,然后請每一探究小組學生聞一聞食醋的氣味。回答:有酸味。 4、講解:(1)用手輕輕扇動瓶口使氣味飄進鼻孔來,同時告訴學生:實驗室里的化學藥品都不能用鼻子直接聞,更不能用嘴嘗,這是一個操作規范。(2)食醋是一種酸溶液,它有酸味,具有酸性。(3)出示鹽酸、硝酸、硫酸,指出它們是常見的強酸。 5、提問:你們吃的水果中哪些有酸味呢?學生回答后指出這些水果中均會有一些不同的酸性物質,所以有酸味,但酸性不是很強——叫弱酸性物質。6、實驗: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讓一學生聞聞有沒有酸味,回答:沒有。但二氧化碳也是酸性物質(下面的實驗驗證),因此指出并非所有含酸性的物質都有酸味。7、實驗:課本P141的濃硫酸強腐蝕性實驗演示,得出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濃硝酸也有強腐蝕性。 8、講解:萬一不小心粘有濃硫酸之后的急救措施。 <二>、堿性物質 出示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氨水及一些堿性物質:小蘇打、純堿、洗滌劑等物質。 1、讀圖:P141圖4-50、圖4-51,認識一些強堿和弱堿性物質。 2、設問激趣:你們知道清洗脫排油煙機的工人師傅用是的什么藥品嗎?(討論:大多數不知道) 3、探究實驗:P142堿性物質的去污能力。 4、問:現在你們知道剛才提的問題了嗎?(答:知道,是堿性物質。教師指出:大多數是純堿) 5、歸納:某些堿性物質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作洗滌劑。但強堿有腐蝕性,使用時要小心。<三>、物質酸堿性的測定Ⅰ、用石蕊試液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出示紫色石蕊試液,叫學生拿出探究小組桌上的石蕊試液,請他們辯別顏色。1、探究實驗: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分別滴入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鹽酸和石灰水中;二個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二氧化碳氣體和橘子汁中;剩余探究小組做石蕊試液滴入各種不同的洗滌劑中。2、探究結果匯報:(表揚)3、得出結論:通過比較實驗現象差異性和共同性得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Ⅱ、用PH判斷物質酸堿性的強弱1、探究小組討論:使用石蕊試液判斷物質酸堿性的優缺點。2、講解: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的必要性。3、課件演示:“由于土地的鹽堿化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4、演示:用PH試紙測定物質酸堿性強弱的方法及規范的操作方法介紹。5、探究實驗:請各探究小組分別測出下列物質的PH值:1%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10%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純水、食鹽水等(教師巡視,幫助糾正他們的錯誤操作)。6、探究結果匯報。7、討論:從上面實驗中你們能歸納出哪些有規律性的知識?8、閱讀P143-144找出規律。9、實驗P144:一半探究小組做1-5,另一半做6-10。10、結果匯報。11、閱讀P145:“我們身邊物質的PH”。 <四>、小結:
酸性物質 酸 含酸性的物質 石蕊試液呈紅色PH<7
石蕊試液呈藍色PH>7 含堿性的物質 堿(溶液) 堿性物質 兩類基本物質
<五>、鞏固訓練:1、用PH試紙測定自己唾液的PH是多少?2、某物質的溶液用PH試紙測試顯紅色,若滴入石蕊試液,此時石蕊顯 色。3、純水、食鹽水的PH= 7,呈 性。 <六>、作業 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