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2課 我的故事
教師課前應做調查工作,了解學生喜歡的、目前流行的卡通影片、卡通故事書和卡通形象,并且了解學生的審美傾向,以利于教學。學生也要安排準備卡通相關資料、繪制工具等。
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教師予以指導。 “活動二”可以組織學生以合作形式創(chuàng)作,一方面考慮個人在課時內完成作業(yè)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分工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前引導學生通過上網(wǎng)、購書、找圖片、去圖書館查閱臨摹等途徑收集卡通資料。整個教學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教學過程可設計為“講故事——看卡通——說卡通——畫卡通”。
教學以講故事進入,教師引導學生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為卡通畫創(chuàng)作準備素材。這個故事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說的,甚至是歷史故事,科學幻想故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鼓勵下在講臺前講故事,教師掌握時間導入新課。
接下來卡通藝術的學習從欣賞入手。可以引導學生交流、欣賞準備的相關資料,也可以播放中外經典有代表性、學生喜歡的卡通片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卡通片片段注意情節(jié)的相對完整。學生根據(jù)已有認識暢談對卡通的理解,從卡通的題材、人物特征、語言特點等多方面展開討論。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認識卡通與時代、民族、科技、經濟、文化的聯(lián)系。
對卡通形成基本認識的基礎上進入卡通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為畫卡通做準備。學生分析卡通采用的特殊符號、表情、服裝、動作、場景等方面問題,通過欣賞、討論、表演、演示等多種方式加強認識。例如:卡通中特殊符號的運用能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某種狀態(tài),學生可用分析歸納以及上臺演示等方式,幫助其豐富卡通畫表現(xiàn)手法;表情、動作在卡通畫中往往采用夸張的手法,為讓學生感受明顯,可以安排學生上臺表演生活中的表情、動作,與卡通形象的表情、動作對比,加強學生感受,促使學生在畫卡通中積極使用夸張的手法,以達到強烈的效果;卡通畫中的場景表現(xiàn)能達到渲染氣氛、烘托主體物的目的,可以利用課件對同一主體物進行變換場景的處理,感受場景的作用。
學生在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安排其做卡通畫的嘗試練習,為畫卡通故事打基礎。此學習活動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充分肯定其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畫卡通故事是本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小組成員交流討論,分工協(xié)作,積極完善故事情節(jié),確定主要人物的造型,完成動作設計等。最后學生展示作業(yè),師生互動開展教學評價。
學生作業(yè)評價方式采取學生自評、同學間互評和老師點評的方式。評價時不僅看畫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現(xiàn)技巧,更應注重構思的獨創(chuàng)性、畫面的趣味性。評價要重結果,但更要重過程,諸如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熱情,團結互助的精神,熱愛生活的情感等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四、教學選擇
本單元建議用兩課時。教學過程還可以設計為“說卡通——看卡通——講故事——畫卡通”,也可以按“看卡通——說卡通——講故事——畫故事”等步驟組織教學,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教材活動一設置了動手練習,主要針對卡通畫中特殊符號的運用,如果教學需要,可以嘗試設計卡通形象,畫出草圖,為活動二畫卡通故事作準備。活動二中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學習內容,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學生素質的差異。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選擇活動內容,要求設計一個卡通形象或運用卡通形象和符號加工圖片都可以,而畫卡通故事可延伸到課外。五、教學建議